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音画心情】老歌新赏:绣红旗 下一主题:将大小智慧尽收眼底,玩于股掌—...
中国当代小说的终结
[楼主]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2007/10/14 23:12
点击:530次

                                          一、
    对于小说在当前历史时代的境况,昆德拉以一个小说家的忧心说道:“小说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它已经发生了。而且我们现在知道小说是怎样死亡的:它并不消失。它的历史却停滞了:之后,只是重复,小说在重复制造者已失了其精神的形式。所以这是一种隐蔽的死亡,不被人察觉,不让任何人震惊。”昆德拉所说的小说死亡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隐蔽的了,在中国,这一提法在文学领域已经出现,而且德国汉学家在不久前也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的小说创作,现在可以说是空前的繁荣,在以往历史的任何时代,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产生出而且正在不断的产生着昆德拉所说的在“小说历史终结”之后的小说。
    二、
    中国当代小说不仅终结,不但表现在形式上和写作技巧上,而且从主题与内容方面的肤浅和无意义从知识文化角度和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也能看出中国当代小说的终结
    曾经风靡一时的所谓先锋派,在学习外国现代派的作品时,只是抄袭了一些外国现代作家的一些形式,并没有自己的技巧创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是模仿外国后现代小说的典型,这种形式的移植,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土壤,表现出明显的不自然,现在具体将《哈扎尔词典》与《马桥词典》比较,前者以古代西方宗教与文化历史为背景,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的教义和思想融入文本之中,集宏大的文化与知识性之大成。而《马桥词典》则以一个小村落为背景,将一些琐事编织在一起,全无文化与因素和深层的知性思考。
    我们再从知识文化角度和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看出中国当代小说是如何的终结的。余华,他是最受欢迎的当代作家。从他文本可以看出,简直没有任何的文化和知识因素,并且缺乏基本的理性思考能力。
    《活着》是在经验的层面上玩味着自己对苦难的理解,而他的《许三观卖血记》也出民间故事的层面。然而他在相当大的一部分读者心中具有“神话”效应,这是因为他满足了他们附庸风雅的心理和对苦难的玩味。
    首先,大多数读者只喜欢读只有情节,而没有思想意义的故事,对于什么文学性一无所知和漠不关心。
    其次,中国很多人的生活就和余华文本中的主人公一样,整天浑浑噩噩,看见和自己一样麻木和愚昧的人,喜欢的不得了。
    最后,为什么评论家会喜欢他的作品呢,因为前提是有很多人看他的小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只有小说评论家,而缺少真正的小说批评家。这不仅是水平的问题,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当代文学研究者,一味的依附当代小说家的作品,就只有对大众喜欢的文本“过度阐释”,没有自己独立的批评意识。这样当代小说的“神话”就被造出来了。
    三、
    为什么当代小说家的作品会在外国获奖,得到西方人的承认。
    这是因为西方人有殖民主义传统,以前是在物质上,现在手法高明了,在文化上殖民,而且颇为成功。看看我们国家那么多少汉语水平布告的人,英语那么“棒”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就是后殖民主义的一种策略的成功应用。
    西方后就喜欢看东方的“神秘”,其实是“落后”,一旦发现《活着》什么的,就以为发现了“中国人”,他们就心满意足了,“瞧,中国人就是这样啊”,所以为了鼓励这样“真实反映中国人的实质”的作品,就给颁几个奖。
    最近余华写了新作《兄弟》,第一章中对中国人的描写,不知又会更后殖民主义者歪曲中国人的形象有什么影响。余华的《兄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达到了他的创作的巅峰了,他前期写的就是“先锋”,后来逐渐转向了“现实”,这表面上看是一种退化,其实是一种进步,《活者》和《许三观卖血记》让他发展出了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
    而后他觉得应该写大部头的著作,并且向巴尔扎克等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学习,写批判现实的作品,并且连他们细致的描写都一并学来了,于是出现了长篇大作《兄弟》。
    这可以说这是余华对以往自己的超越,是作为一个作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但是他并不理解为什么“批判现实主义”会成为经典,那是因为这些作品是产生于19世纪,巴尔扎克写的好么?稍微对20世纪小说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几乎20世纪的小说流派都是批判巴尔扎克而起家的,因为他那种写法只属于19世纪,20世纪毕竟不通于19世纪,这是从写法上来说。
    再从表现内容上说,余华的《兄弟》,价值何在呢?让那些想消遣的人随便翻一翻,因为他写的那些东西很虚假很表面,余华从来就不懂得小说也要有思想,他呈现的永远的是一个现成的东西。
    从余华个人来说,他是进步了,但对于时代来说,他是落伍了,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作家,他的悲哀在于那种没有思想就可以写出有价值的小说的时代过去了。余华曾是中国当代小说家最杰出的代表,而《兄弟》的失败,意味余华那一代作家已经江郎才尽,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即将退出小说创作的文坛,中国当代小说在当代彻底的终结与完成。
    四、
    昆德拉说由于小说不能发现存在的任何新的东西,它们只是确证人们已经说过的,并且什么也没发现,所以不再进入被他称为发现的延续的小说历史之中,从而游离于这一历史之外。当今的欧洲小说是如此,而中国小说历史终结的发生,比这还要早,而终结的完成,是以充满颓废与虚无的80后小说为标志的。
    我们可以说,80后小说的出现和衰落,是中国小说终结这一过程的终结,是对小说自身存在价值的不断剥落和贬值的完成。这种剥落的历史进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在不断的进行,自鲁迅那一代中国现代最有才华的小说家以后,就一直在进行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可以被称道的作品。但是小说存在价值的贬值的过程却无法遏止的推进,其惯性之大,一直延续至今。
    五、
    从当代文学来说,现在有影响的作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年代。60年代无法从其苦难的过去中走出,竭尽所能的述说自己的苦难意识和对生活的愤恨,用“审丑”的形式不断的展示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片面和扭曲的认识,而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一无所知。王小波用《黄金时代》以一种健康和诗意的方式展现了一种不同的记忆时,却无法进入所谓的主流“文坛”。
    60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短视,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对肮脏、猥亵、卑琐,而主题往往是苦难与荒诞,这些当代作家包括贾平凹、莫言、陈忠实、余华、残雪等。当然,我的这种说法一定会遭到指责。有人会援引二十世纪文学的批判意识,比如荒诞派的戏剧和西方现代派的“审丑”什么的。但是,在这些作家的小说中,与其说是在批判,不如说是对“丑”的由衷的喜欢,对“猥亵、卑琐”津津乐道。
    以余华的《活着》作具体的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福贵与鲁迅笔下的孔已己相比,后者还追求一种“文化身份”,孔已己至死都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福贵呢,除了有动物性的基本的本能以外,其社会性的一面几乎接近零点,甚至“死亡”这一最能体现自我意识的感觉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他愚昧、无知、麻木,简直都不能称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动物是无法分清“活”和“死亡”的界限的,死亡意识和劳动在人从动物到人转变的过程中都起到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者和后者同时扮演了精神和物质促进人的诞生的角色。而福贵,可以说是一种退化的“生存”,而根本没有“生活”过,他作为一个“自在”的存在,根本没有达到“自为”的人的。
    中国人的形象被60年代这群当代作家极度的丑化了,然而我不否认中国真的有福贵这样的人存在,但是余华在表现时,却不是批判,反而是欣赏。中国当代作家的思想意识大致也都处在这个层次,他们只关注经验层面的事物,而根本看不深入到思想、哲学和文化的层面,看不到美,更没有去主动发现美,他们给读者的是什么呢?是的,是他们造成了读者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的匮乏,是他们为后殖民主义提供了西方人观看动物一样看待东方人的欲望机会
    七十年代的作家,可以说是阴盛阳衰的一代。在有影响的作家中,女性作家占了绝大多数,她们没有上一代作家那种深刻的历史记忆,而只有站在女性特有的立场上,发明一种所谓的身体语言和欲望写作,不厌其烦的叙述个人的琐碎经验和欲望。
    70年代作家崇尚新写实,类似自然主义的一种写作。而作品的人物也不过是一个可以替代的暂时性的角色,主人公丧失了悲剧和正剧的任何气息,因为没有了精神,既没有反抗男性中心权威的能力,也没有对痛苦的深刻反思,完全处在一种生命之轻中。而小说的主题则是对生活的日常琐事以及本能层面的不厌其烦的叙述。从而失去一切有意义的语言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精神维度缺失的同时,本能充满了人的躯壳,灵魂被淹没在力比多的膨胀之中。个体生命完全陷入世俗的生存无意义之中。如果60年代作家把小说当作一种述说苦难的工具,那么70年代作家就把小说当作一种表达欲望和本能的工具。
    世纪初兴起的80后作家,把小说变成了抒发颓废与虚无意识的工具。80后小说是作为一个过度现象出现的,从世纪初开始,在短短的五、六年内。走完了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他们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主题的虚无和形式的模仿性。
    柏拉图认为模仿诗人为了讨好群众,博取名利,就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着重容易激动和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来迎合人性中的脆弱感情,而他们的作品不过是低劣者和低劣者的配合,是离真理,理智很远的低劣者,其作用是“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而这种对心理的负面影响,这种快感在悲剧和喜剧中表现最为突出。作为80后作家代表的郭敬明,两部最有影响的小说《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前者被读者指出有模仿的痕迹,后者更被指责为"抄袭"。
    《幻城》是一部打动人心的作品,阅读中泪如雨下的读者不可胜数,即使读者都知道这是一部完全虚构的作品。用柏拉图的观点看,这表明人的“理性”部分对“无理性”部分放松了防范,而产生了"伤感癖".从而吸引了很多多愁善感的青年学生。
    如果说幻城复制了漫画的情节和模式的话。那么《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复制了别人的作品。但是小说中的时代、环境、和人物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活在世纪初的人们。尽管主要人物都有“性格”,但已经成为一种泛化的性格肤浅、表面、矫情,带着一种世纪末小资的伤感和世纪初小资的幸福感。自认为很有“个性”,其实不过是媚俗状态和思想匮乏的表征。
    而其他80后的作家,也都不同程度的处在模仿的层面上。这些小说中,既没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对世界荒诞的深刻思考,也没有存在主义的真正介入和反抗,有的只是垮掉一代式的大喊大叫,朋克的肆无忌惮,小资的忧伤与虚妄。80后作家以反叛的姿态出现在世纪初的中国文坛,他们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小说的存在价值被彻底的被剥落,中国小说在经历了最后的病痛——虚无主义——之后,彻底的死亡了。
    六、
    80后作家是那一代写作者中早熟的一代,他们的创作并不能代表中国青年作家的水平。而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学希望的青年一代作家,还在默默的不断进行着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中国当代小说终结了,中国的新文学正准备迎接着曙光。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21172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音画心情】老歌新赏:绣红旗 下一主题:将大小智慧尽收眼底,玩于股掌—...
[楼主]  [3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07/10/14 23:16 

我对当代文坛批评的一个系列
既然我们说到这个问题,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了,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楼主]  [4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07/10/14 23:20 

必须强调,我所说的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终结”
“终结”并非结束,而是包含“新生”的希望。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5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7/10/14 23:48 

嗯嗯嗯,这次具体到了当代小说作品和作家了,看行僧大姐如何接招!

 

呵呵,看来战火要继续燃到明天,即第三天啦,嘿嘿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6楼]  作者:红禅室主人  发表时间: 2007/10/15 01:36 

比较起来

文学是当代最有希望的,为何说如此的

对社会的揭露的很多作品还是不错的,不过现在人的修养都提高了,所以眼光也高了,要求也高了



※※※※※※
<img src=http://www.2000y.net/105053/uploadpic/2006060916292123882.jpg> <A href="http://hongchanshi.blog.sohu.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3300ff>欢迎你到我的博客来</FONT></font>
 [7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07/10/15 22:32 

儒帅又扔块大砖啊
期待着中国有好的文学作品出现:)

※※※※※※
飞翔需要体魄和毅力 <P><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www.mypcera.com/photo/65/animal/fowl/hawk/1.gif" width=160 border=0></P> <P> </P><br><br><font color=#ff0000>

[本帖已被鹰男于2007年10月15日22时29分9秒修改过]

[楼主]  [8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07/10/15 23:59 

需要努力
共勉吧!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11楼]  作者:遗忘神殿  发表时间: 2007/10/16 00:50 

嘿嘿,别急啊

急啥?

物质决定精神,你能想象经历过文革的人可以写出代表人类的作品吗?

扭曲的时代只会养育扭曲的文化。

不过那又如何呢?不正常的东西注定了不可能长久。

80后或者90后,正是成长于这个信仰迷茫缺失的时代,旧的观念被击碎,而新的观念又未树立起来,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他们看起来任性而无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什么。他们在努力的想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什么,他们在探索,他们在困惑,他们忍不住的想呼喊。

上一代的人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可以坚持的东西!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不要轻易的否定80后,他们最大的现在也不过27岁。

韩寒他们是早熟的鸟儿,但一定要知道还有很多鸟儿正在试飞。

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必定见血封喉!这才是高手所为。

 [12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07/10/16 19:31 

我能想象代表人类的文学她只有在神话中才能存在
人类,多大的概念,你抱得动这个词吗?哈哈,蠢了吧?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283779144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