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了太久的城市
我在不同场合比较过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不同。 从小到大,只有今天我看不懂北京。北京是个正在进行新旧交替的城市,旧的正在被破坏,新的城市语言还没有建立,在秦砖汉瓦和钢筋水泥混杂的北京城里,我会时常在那些酣畅淋漓的高大建筑面前伤感......而上海的城市语言从来都是那么精致而且纤巧,当你走在那些写满了往事的斜斜的弄堂里,你的心情会莫名其妙地柔软起来。可是当你走出城市回望的时候,你会不自主地发现,上海,总是那样地狭隘而且小气。 带着如上情结,我接了中央电视台外事办的活动——陪同瓦努阿图电视台的贵宾拜访上海东方电视台。 与每次出行一样,回来后的感觉与出发时的想象会完全不同。 必须坦率地说,最初我仅仅是把这次外事活动当作一件重要工作去完成。而此刻,房间里的灯光很调情,卡布奇诺的清香弥漫在空气里,我发现我改变主意了,在回味此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需要汉字的帮助。 11月的上海,天气晦暗而且潮湿。 我们一行抵达上海XXXX酒店的时候,天上飘着霏霏的细雨,雨落在脸上瞬间就没有了痕迹,只有潮潮的感觉。这样的雨让我们的客人很是惬意,这些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客人对于这样温和的雨没有丝毫的概念。 后来我知道,那是一个拥有20万人口,却有着110多种不同语言和数不清方言的主权国家,有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不久前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幸福指数"大排名,瓦努阿图击败群雄,当选为地球上最幸福的国家。接下来的几天,我就带着四个来自地球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公民,游览了整个上海。 以往我曾经因为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时间多次来过上海,可是我怎么也想象不到,此行短短的几天,竟然使我对于上海第一次充满了敬畏。 对上海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很多年前《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文章《大上海,你还背得起中国吗?》,上面的一句话深印我的脑海:"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诗人尤利匹斯说:一个人幸福的先决条件,是诞生在一座有名的城市。" 我不得不说,上海就是这样一座提供了所有可能、所有先决条件的城市。上海外与大洋相通,内和富庶的长江三角洲相连,北有苏常锡,南有杭嘉湖,沿长江航道远可上溯到四川盆地,流域面积广大,像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确实是上帝情有独钟。上海的确是块宝地,既可以拥抱世界,又可以南北联手。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使上海没有理由也极不情愿输给别人。 东方台的副台长中午款待了我们一行。午餐的精致与丰盛自不必说,台长的风趣和健谈也是我们早有预料的,酒酣耳热之际,一直萦绕我的好多疑问也有了完全上海版的答案:在上海,有当今中国最公平的环境。在这块土地上,只有实力才能确保你在竞争中胜出。调查归国留学人员,在他们嘴里最频繁出现的词汇是:上海,公平。在上海,有当今中国最廉洁的政府,最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最程式化的制度,最完善的培训体制。在这块土地上,没有那么多黑暗,没有那么多丑闻。公共资源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是人才,无论出身,都有足够的机会脱颖而出。在上海,主流价值观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不好高骛远,杜绝空谈,踏踏实实做事做人的宁波风格被每一个上海家庭奉为玉皋。在这块土地上,在这样的教养下,姚明,刘翔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 我们南太平洋岛国的客人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关于上海的讨论,面对那些完全中式的菜肴,他们放弃了一切工具(不,他们根本不屑于使用工具),他们张开了大手,在把那些精致的食物放进嘴里之前,先破坏得让人不忍目睹。 最搞笑的是,我们的客人一再声称他们是中国人的后代,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言之凿凿的的语气和不容置疑的态度除了让我的民族豪情一再升腾之外,我唯一的担心就是他们会说自己的老家就是上海。 走在上海的雨里,我几乎一次次地忽略了自己的作为陪同的角色。 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公民眼里,那些渐行渐远的上海年华以及依然风姿绰约的上海背影一定不如我来得更加真切。即便如此,在人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上,看着云集了古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哥特式等风格各异的上百年前的西式建筑,想象着我所叙述的李碧华和张爱玲笔下三四十年代的十里洋场,这些"最幸福的国家"的公民一样张大了吃惊的眼睛——"wonderful! wonderful!"并不流利的英语和夸张的表情除了让我陡升了民族豪情之外,我静静地发现,我与上海的距离突然近了。 晚上,我们来到位于金茂大厦87层的九重天酒廊。这个曾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亚洲最佳休闲去处之一"的酒廊,宁静温馨远离喧嚣,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感觉。隔着玻璃幕墙,临空远眺,十里繁华几乎一下子被狠狠地抓在眼睛里,人也随之进入九重天外的幻境。 这个时候,整个上海都成了自己的风景,自己也成了上海的风景。 这个时候我一样确信,我所陪同的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公民,他们一定对自己的幸福开始产生怀疑。 深夜倘佯在南京路上,我发现夜的上海才是她最俏丽的模样。街头上熙攘的人流让人完全忽略时间的概念,这时的上海就如同一个摩登的少妇,周身洋溢着高贵而且娇媚的光辉,这洋溢着浪漫色彩的一切已构成上海的灵魂。 在这所中国最有活力、最具有国际特色的城市里,点缀风景的除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和绚丽迷人的外滩灯火,剩下的恐怕就是上海的美女了。几乎所有的上海女子都有点小布尔乔亚——她们坚信自己是女人中的女人,她们热爱时装、香水、化妆品、轻音乐......她们高贵是与生俱来的,是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没有任何做作与矫情,恰如其分地与这个城市完美地融在一起。这就是上海,连美女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精神整个贯穿在人性当中。即使你很清高,即使你很保守,即使你很前卫,即使你很偏激,只要你来到上海,你就没有自己,你总会融入上海的风花雪月中,你总会迟疑: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市呢? 我们的客人注定不会象我一样那么认真地思考这座城市,想来他们那样一个滨海的国家,四季被阳光照着,被海风吹着,被月亮和星星伴着,面对这样一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一定有着不同的思绪。 我会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于上海有着那么恶毒的批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强调上海注定不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榜样,它仅仅是一个在殖民文化中崛起的"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场。他们认为上海外滩上没有几座代表中国文化的建筑,发展中的浦东也明显是对西方城市的克隆和模仿,他们担心上海如果不调整自己的城市建设战略,将会沦为一个"三流的香港"。 我曾经被这样的理论蒙蔽了很久,此刻我突然发觉这样的思维充溢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我相信中国文化的根不是几座建筑的样式就可以改变的,它早已深植在人们生活的所有角落。若干年来,我走过很多城市,我惊讶地发现,太多的城市在和其他城市互相抄袭,很少城市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而上海却有着自己的鲜明的城市语言,独来独往,任由评说。一座城市,它的城市语言无论是代表着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认为它至少应该是美的。 上海做到了,上海美丽得让人心疼,让人不忍触摸。 上海的苦恼,在于它遇不到等量级的对峙,这便是上海式的高贵,不被愤恨和热情扭曲的,才是真正的大文明。 城市一定是浮躁的,所有的城市都是浮躁的,但是我从不认为浮躁是贬义,其实浮躁本身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游离在传统规则上的快节奏。一座四平八稳的城市一定不会是生机勃勃的。 就像余秋雨说的那样,上海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上海文明。即使他们不讲上海话,也会一下子被人认出来,因为他们的生活规律、性格气质都遵循着他们自己的文明。上海没有多少古迹或景点可看,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新上海的发展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那样的上海会更有味道。 我们对上海的拜访在两天后结束了,我们的客人要在澳大利亚转机归国,他们对于上海的依恋是写在脸上的。 我们最后的晚餐吃的是西餐,岛国的客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看到他们使用刀叉的熟练程度,我调侃他们是贵族,他们笑着和我说:"我们是贵族,我们是中国人的后代,我们是中国人。" 话别很隆重,岛国的客人代表自己的国家给我们赠送了礼物,是他们当地人的远古图腾以及他们的国旗,我们也送了他们洋溢着浓郁中国风情的礼品,客人依依不舍,我相信此次中国之行会给他们很多关于美好的记忆,我同时相信,在他们整个行程里,上海,该是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回到北京,阳光灿烂天高地阔口干舌燥宽阔也温暖。我却发现自己突然愿意津津乐道地和别人谈起自己曾经无数次驻足的城市,上海。我觉得那座城市无处不洋溢着一种高贵的人生态度——用平静表示着不屈,用高贵的沉默回应着低俗的喧哗。 ※※※※※※ 你的那叶黄花小伞,真的能够躲避这雨季吗? 还是作为一种遮掩躲避我也掩埋你的回盼?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9月19日22时1分4秒修改过]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9月19日22时14分37秒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