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内容与要求体现在中学和小学的教育指导要领中。日本中 、小学教育指导要领是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法令,是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循的法规。这里我们仅 从日本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指导要领中的道德教育大纲与教材方面,介绍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 一、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大纲有很大的一致性。 首先,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大纲,在文章结构上是完全一致的,都由目标、内容和计划要求三部分构成 。其次,小学和中学道德大纲在内容分类及制定计划的要求方面,都是一致的,所不同部分只是道德课的目标 及内容项目。从中、小学大纲上可反映出,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与内容的贯通一致,使小学与中学的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日本中学和小学道德教育大纲的目标部分,都分宏观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具体道德课的目标两部分来论述。 大纲在道德教育的宏观目标的论述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提出:以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的根本精 神为基础,培养适应于日本社会发展的道德。在论述具体道德课的目标上,中学的目标在小学大纲提出的"通 过丰富道德情感、通过提高道德判断力和提高道德实践的愿望,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自觉 认识人生",以表示出对中学生提高了教育水准和要求。 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是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个性。特别活动的内容包括:年级活动 ;儿童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教育活动(如仪式、学习展览活动,健康、安全、体育活动,远足、集体住 宿活动,劳动、做贡献活动等)。 又如:中、小学道德大纲在制定教育计划要求部分,都同样地指出:对学校制定的整体性的道德计划和道 德课的计划,都不能认为是固定的,应当具有弹性。这就强调了计划要与实际相结合。并同样地具体规定:整 体性的道德计划,要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考虑学生、学校、地区实际状况,设立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目 标。与此同时,必须表现出道德教育内容与各学科及特别活动的联系,和考虑与家庭、地区、社会相适应的方 法;道德课的年计划,要以整体性的道德计划为基础。同时,课的计划要体现出与各学科及特别活动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安排各学年的指导内容时,还要考虑各年级之间的衔接。 内容部分,中、小学大纲也是在相同类别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内容项目。 注重德育的衔接,使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过程,成为一个有较稳定的、明确的目标;并有明确范围的、有序 的教育内容;以及要求比较一致的教育过程。这种有较稳定目标的,有统一计划要求的,能循序渐进地对学生 进行的道德教育与指导,必然有利于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信念,有利于培养学 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道德教育注重行为指导,使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日本对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注重行为指导,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分类和教育内容的项目上。现行的日 本小学、中学道德大纲内容部分按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关系上的行为方式分类如下: 我们知道,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为道德品质,也称品德。品德具有外在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 ,只有道德行为才使道德品质具有社会价值。道德教育,是把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 想品德。道德规范主要是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行为的准则。它是通过受教育者形成内心信念的基础上,对人与 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态度和行为的限制。人们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中,必然要与之发生各种关系,并会表 现在受思想支配的行为上。人与人之间的品德差异,首先反映在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关系上。日本 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抓住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将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行为方面给予考虑,按道德规范中的关 系分类,使其内容范畴既合理又简明,并易于理解和检查。 我们认为,道德概念对学生来说,尤其对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从以上四种关系上的表现来划 分,易使学生将较抽象的概念,从较具体的行为方式去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道德概念 ,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晓之于理,去见之于行。另外,品德差异也常以行为方式在以上四种关系上表现 出来。由于行为是可观察的,那么,就可依一定的标准,对可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判。行为的可显性,易使评价 比较客观,并容易被评价者所接受,进而使被评价者的认识更为自觉。这种良性引导与循环,无疑,也有助于 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 总之,对中小学生注重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道德教育,不仅使学生受益终生,从个体行 为对社会的影响来看,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中学和小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既有统一性又有层次性。 品德的发展是依不同的心理发展、教育、环境等因素而呈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等级。从教育的角度讲 ,对不同年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要求层次化、序列化,是道德教育科学化的体现。日本中小学生道德大纲也 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道德大纲的内容方面,既在类别上相同,以表现出中小学生道德 教育的统一性;同时,又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要求的内容项目,并注意各年龄段的衔接,以表 现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衔接性。 例如:在与自己自身的关系这类教育内容中,对中、小学生都要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努力、追求 上进、诚实、勇敢等基本品质。但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的具体内容项目及要求则不同。 一、二年级有四个方面。即: 1.注意健康、安全,爱护物品和钱,整理身边周围的东西,不任性,生活有规律。 三、四年级有五个方面。即: 五、六年级有六个方面。即: 对初中学生提出以下五个方面。即: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内容是整体化和序列化的,他们既有较强的统一性,又有明 显的层次性。 二、日本道德教育教材既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注 重以情感人。 日本的教材由文部省审定后,学校自由选用。为使教材得以通过和广为使用,编写教科书时,在认真执行 大纲各项要求的同时,在选用资料和编写方面还十分注重学生特点。以《日本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教材 为例,就有如下特点: 1.文章简明易懂。有些还是选自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例如:六年级道德课本中,以爱家庭为目的的教材《母亲的化妆》一文,是一篇小学生的优秀作文。作者 是一位农家子弟,作者从见到给病故母亲送葬前的整容化妆,联想到母亲生前因家庭生活所至从未化过妆(在 日本化妆是女性十分喜欢并经常做的事)。作者在回顾母亲在生之年,是怎样地不考虑个人享受,每日为家庭 生活不辞劳苦,勤俭地操持家务,将全部的心血与精力给予孩子和家庭时,对父母产生了强烈的感激之情。文 章感情真挚,十分动人。 另外,从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指导书上还会看到,教育指导上也是抓住文章动情之处给予引导。例如,指 导书上针对作者对母亲日常生活的回忆与描写,父亲的话语,作者的感想等地方,指导要点上提出:母亲的伟 大表现在什么地方?父亲说的话又是何意?作者的感受之处在哪?等,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情或语言,理解父 母之情;激发热爱父母、感激父母之心;体会家庭的温暖。此外,指导书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如,提出 :你认为有这样的父母是否幸福?何时有的这种感觉?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做的;想一想自己为家庭能做 些什么?等等。最后,指导书上还对学生提出实践要求。即: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在感谢家长的同时,也要为 家庭的幸福出力。 通过以上对大纲与教材的分析,使我们感到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比较注重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 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并且在行为指导的过程中,注重以情入手。通过感化学生心 灵,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健康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实现道德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