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网时,取名梅红点绛唇.特别爱在六十聊天诗与别人对诗.(现在我只能戏称歪诗).在此过程中认识了蕉青醉花阴(读山阅水)姐姐.她是一位才化横溢的女子.两姐妹一见面,真是义气相投.一喜之下,自命为"姐妹花打遍天下".于是,两人风风火火曾挑战过西楼和草堂.双剑合璧之下幸亏没有遇到高手,也把那两个地方杀个人仰马翻. 记得有一次斗诗的时候有高手指出,你的诗不讲格律和韵.那时我就会理直气壮的回答:格律和韵,还有词牌不是人创的吗?古人能创他的规矩,我为什么不可以创我的?我只要读着朗朗上口,让人觉得句子动人就行!"在强辩之下别人也就无话.一路用古诗打到了西陆. 第一次在论坛上发的第一篇贴子是在黄金分割上发的,也是一篇自已写的歪诗.后来枕月观海戏称为蝴蝶韵.此诗如下: 花下独酌香满杯.玉碗盛来琥珀 金弦琵琶夜怅怅,葡萄美酒盏深深. 楚时阳台难为梦,故国风雨魂不归 一笑千古恩情断,痛把金剑葬花堆 笙歌瑶琴桑洛酒,痴狂饮他三百杯 风吹落花沾满袖,水映星光点清波 素衣如雪月如水,醉舞翩翩似蝶飞 独饮成欢也狂醉,梦上九天揽月归 . 后来在黄金受到别人善意的指责,认为写诗也要很正规的按照格律等来写,否则就会让人笑话.于是一直以来不敢写古诗.最近由于在征师的过程中突发奇想.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师父一日不出,蝴蝶歪诗一日不断.",把写歪诗变成了正当的理由后,自已沾沾自喜的在一代天骄大写歪诗. 今天因为都市耕夫哥哥呕心沥血的贴子置顶放在那儿,就算蝴蝶学识和认识浅薄,也得硬撑着谈谈自已对诗格律和韵的个人看法,否则对不起他的辛苦.再加上想到也要有人当破砖呀,那就让蝴蝶此贴作一块引玉的破砖,为一代天骄引来晶莹的美玉. 说到诗歌.可能<<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在前者主要是四言的句子.它不但有整齐的形式美感,又便于双音节诗组的运用,从而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以双音节;为一"顿"的基础.<<楚辞>>则以五言,六言.七言为主,少数句子达到九言.它是杂言体诗.句中常出现"之,兮,者,也"等虚词.它的影响更多的在汉赋上. 在这期间,诗歌对格律和韵都没有很严格的要求.直到建安诗歌的出现,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七言诗.曹植也在继承了乐府诗和古诗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他不但比兴手法和香草美人象征上运用上更加圆熟,辞采更加华丽,而且更加注重对偶和声音的和谐.这时也只是格律规范的一个过程. 到了唐朝,诗歌发展到它的黄金时代.这就是所说的近体诗.它是汉语音.形.义的统一.它使诗句中的对偶更加规范,韵律更加动人.而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也从现在开始要求严格和更加规范了! 纵观诗歌格律和韵律的发展,我只想说明,格律的出现并不是随着诗歌这一文体出现而与生俱有的.唐人创下了能代表他们那一时代特色的文体的格律和韵律.我们今人为什么要墨守成规不有所新创呢? 以前的怪才郑板桥,他的诗不遵古韵而独有特色.到了近代,伴随着政治改良的要求,又出现了以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诗界革命".他们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反应现实的生活,反对模拟古人,希望在诗体和语言上有所创新.这当中优秀的作品也很多. 我喜欢读古诗词,喜欢沉浸在它带来的美妙意境里和动人的旋律里.可是,在学写的时候,也许是人笨吧.最头疼的却是格律和韵律.一直学不好.并且,在试图按格律和韵写诗时很多灵感受到了限制.写出的诗词不达意,很是气馁.然后常在叹气,要是没有格律和竭律的限制多好! 因此,鉴于这些感受,我到是赞成梁启超等人的看法,那就是"我手写我口". 以上是蝴蝶对格律个人的浅薄看法.没有别的意思,只想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自已的观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