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无价
蓝天雄鹰
现在我常想,人世间可能再也没有比母爱更圣洁、更强烈、更伟大的爱了。它是一种无边的温暖,无私地、悄无声息地抚慰着灵魂的成长。
我的母亲伴随我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我却没有感知母爱的温度,大抵是长期拥有而自然麻木的原故吧,就像人们拥有健康却不知道健康珍贵一样。儿子长到十六岁,其行为真切地告诉我,一个人失去了母爱,就像庄稼缺失了一种重要养分,必然表现畸形的生长。
八十五岁的母亲,步履蹒跚,耳聋目花,已是风烛残年。她内心的希冀变成无尽的唠叨,仍如儿时教训的鞭子,校正着我行进的脚步。而今,我才明白,这也是母爱的一种形式,不管儿女愿不愿意,总是牵引和萦绕在他们身上。
母亲在,母爱就在。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赞扬过母亲,解读过母爱。这里我叙述的是一个人失去母爱后对母性的渴求和依赖。
十五年前的春天,儿子刚满八个月,儿子的母亲走了。他不知道掉泪,也没有一声轻微的呼唤,但在睡梦中本能地吮吸乳头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呼唤。我及时用牛奶瓶嘴塞进他的嘴里,让牛奶填充儿子的饥渴。儿子得到瞬间的安慰,但过一会儿又重复吮吸动作。现在想起来,儿子呼唤的对象除了奶水之外,还有一种用物质无法替代的东西--母性的爱抚。
儿子在我与我母亲编织的襁褓里成长。儿子由我母亲带,我母亲宠他胜过自己的儿女,不再是单纯的母爱,而是祖辈对孙辈的溺爱;我管儿子的吃、穿、教育,尽力扮演严父的形象,企图用无边的父爱,搭上自己的青春与爱情,填补母爱的缺失。
咿呀学语时,儿子常在睡梦中发出与"妈妈"谐音的声音。我开始明白家庭的残缺已经给他制造了一种惨痛的伤害,立即抱住儿子,亲吻,抚摸,做一种应急性的补偿。但泪水如涓涓流水走过宽阔的面颊,滴打在儿子稚嫩的脸上。惊醒的儿子,陌生地看着我,疑惑着这温暖下的冰凉。我立即擦干眼泪,强作笑颜,唱着只有父子俩才能懂得的歌谣,哄着儿子再次走进长长的黑夜。
他成为我母亲的心肝。我母亲走在哪里,把他带到哪里,他要什么就买什么,似乎他就是我母亲的生命。儿子的心中只有奶奶,从九岁开始渐渐拉开与我的距离。他每次做错事后我教训他,他表面听从,过后又是一样。进游戏室,上网吧,说谎等不良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频频发生,最后习以为常。十四岁那年,儿子公开与我唱反调,变成一头拉不转的犟牛。我真正领教了什么是"逆子"。
近两年,儿子的逆反心理增强,我越是制止的,他偏要去干,父子之间的冲突时常发生。去年春天儿子玩掌上电脑游戏入迷,学习成绩下降。我制止他,他以停学对抗。我母亲的话,他听不进,亲朋、邻居的话,也听不进,无奈只好找他乡下的姑妈出面。我妹妹到,儿子的情绪好起来,几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暖人话就解决问题。他姑妈的话为什么会在他心中会产生那么大的力量呢?当时我不得其解。
去年下半年,妹妹一家外出打工。我十分担心父子俩再也没有人能够解交,于是迁就着孩子,生怕发生冲突。谁知儿子越来越放肆,公开上网玩游戏,厌学逃学。去年六月的一天,儿子上网不归家,我与儿子之间的冲突再次爆发。儿子不肯上学,要外出打工。他姑妈远在外地,无法赶回来相劝。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的班主任龙老师来到我家。龙老师四十来岁,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对我家庭情况基本了解,平时经常与我儿子谈心,鼓励他告别游戏。儿子敬畏她,信赖她,喜欢向她诉苦。儿子常对我母亲说,龙老师就像他的妈妈一样。那天,龙老师来到我家时,儿子阴沉的脸亮堂起来,像看到救星一样。龙老师只说了一句,"怎么忘记我的话了呢,又不去上学了?明天去上学吧。"孩子二话没说,点点头。
孩子的成长在两股力量之间左右,一股来自家庭和学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另一股来自社会不良现象,把孩子引向歧途。儿子在表面上听从老师的话,但常与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一起,陷入"网瘾",不能自拔。
我今年4月中旬,接近中考预选,儿子回家带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掌上电脑"再次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甚至有时白天逃学进网吧。我担心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得不再次制止。他说他实在不想读书了,不参加考试,一心外出打工,任何人也别想动员他返回学校。这已经是第五次停学了,前几次都是龙老师登门动员返校的。
看到儿子如此态度,我对于儿子升学失去希望。龙老师听到我的反映后,表示再作最后一次努力,动员他继续上学。龙老师来到我家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儿子仍然坚持外出打工,不再返校。最后,龙老师将离开时,手搭在儿子的肩上,在儿子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就走了。龙老师走后,儿子主动说,明天就去上学,并声称一定要争取考出好成绩。
我的话,儿子听不进,他姑姑的几句平常话,却打动了儿子的心;儿子三番五次的停学,龙老师一到儿子生硬的态度就变了。这除了龙老师是他敬畏的人之外,关键是那慈母般的爱软化儿子僵硬的心。我猛然醒悟,原来儿子久违的母爱在他姑妈和龙老师身上找到影子;我付出的父爱之于母爱,就像牛乳之于母乳,牛乳始终不能取代母乳一样。
回顾儿子成长的历程,我分明看到,父母剥夺了儿子应有的母爱,充当了残忍的精神杀手,还有什么理由怪罪儿子呢?企图用物质的丰富来替代精神的缺失,终归是徒劳的。
2007年6月5日作
全文约20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