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感官享受
----蓝天游记的艺术特色之二
网络读物的优势在于音画字的结合,能给人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享受。这是[笔公]在读了《大阳幽谷》后的评论。
音文图并茂,给人以立体的感官享受是蓝天游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蓝天抓住了网络文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优势,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给人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使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打开蓝天的帖子就能得到一种立体感的享受,洗去一天的疲劳,得到一种身心的放松和愉悦,真的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所以有人说:"在深夜里打开蓝天的帖子,看着美图,听着音乐,感觉疲惫的身体舒缓多了"(藤下品茗属主[长发轻扬]语)。
蓝天的游记能给你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是和蓝天的艰辛分不开的。首先表现在文字图片和音乐的选择过程上。文字图片和音乐作者做到了 自然流淌,朴素平实,主题突出。他对文字的推敲工夫颇深,有时为了一个字一句话都要再三斟酌,力求达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每张图片从拍摄到运用,期间经历了作者的许多艰辛。蓝天图片的拍摄技巧可谓精湛,一般保持了原物的自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原汁原味",这样才能自然真实,所以他的图片一般后期处理很少,这也和作者的拍摄技术和在拍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是分不开的。
其次,蓝天做到了文字图片和音乐的最佳结合。
图片与音乐能引领一个人的思维,图片的选材和构图无不是紧密 结合文章的主题,看每幅图片都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融入黑壮童话》中写到:"山村与周边的黑色石头,完全融入在一起,村里的房屋也似乎是这大石头的一部分,颜色是那样的古老,气息是那样的深沉,只有新建的希望小学上空飘扬的红旗,才让人看到一点亮色"然后就用了着张图片来辅助配合,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分明看到了黑壮下一代渴望的眼神,看到了他们多么想走出这深山,多么想和城市的孩子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的眼神。
再如:《黑石上的魂灵》"九分石头一分地",这是黑壮人家居住环境真实的写照。曾有一个故事,一山民在石山里开垦了十块土地,当他清理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却发现少了一块地,又重新数了几遍,依然是九块地。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捡起放在地上的草帽回家,草帽拿起来,一块地露出来了,原来草帽底下还藏着一块地。还有更为形象的说法,那就是"一顶草帽三块地"。作者用了这张图片,看来这张图片你就会和作者有着一样的感觉 "对于亲眼看到过黑壮人家的土地的人来说,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石头缝里,只要有点泥土,便会种上玉米、小麦等耐旱的庄稼。去吞力屯的路上,看到一个个大天坑似的陡石壁的缝隙中长出的玉米,不得不佩服这个地方生命力的顽强"。你有了这种感觉,你会在心底说:"蓝天的游记做到了 图片和文字的最佳配合"。
每篇游记音乐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很到位的。
以音乐为辅助手段来为文章的内容服务,很好的突出文章的主题。就像[灯染黄昏]在蓝天游记的回复里说的那样:"一点开就先跳出来悦耳的歌声。"例如《走进那坡》听着那班的呀的优美音乐,看着那优美的文字,我们真的像走进了那坡着个神奇而又古老的地方。"好和谐的文、音、图。听着那嘹亮原生态的黑衣壮民歌,看着那纯朴自然的图,读着那简朴明了的文字。犹如走进了那黑黑的大山之中!"([清秋月影]在《融入黑壮童话》中的回复);还有"听着阵阵的鸟鸣声,伴着优扬的乐曲,看蓝天发的图片,读这美丽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沙漠绿洲版主[月亮的笑靥]在《美丽的伤痕》中的回帖) 你能在悦耳的声音中来欣赏蓝天的文字,那是一种多么美丽的享受呀!这不正是蓝天用文字,图片个音乐给我们的立体感享受么?
最后我想用笔公的话来作结:"蓝天的文字并无过人的长处,但他的游记却以简洁精美的网页形式将音画字很好地融合,以图片和音乐填补了文字的不足,呈献给读者的仍然是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上品。试看部分西陆网友的回帖:‘而此帖不仅有图有文,更配有贴合主贴之音乐,加之文字流畅,叙述清晰,令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图片,则将文字表达所欠缺之处完全补足----此贴之音乐,则犹如属烹饪之中必不可少之调料:盐。若没有了盐,那味道自然要差上不少了。'([笔公]在读了《大阳幽谷》后的评论)。"
蓝天的眼睛和笔是西陆的一笔财富,蓝天的美图美文早已是西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的每篇游记都能给人全方位的感官享受,蓝天的游记为西陆文学领域增添着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