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学制作(倒影) 下一主题:消沉
落花时节有所思
[楼主] 作者:红禅室主人  发表时间:2007/04/01 22:21
点击:292次

 

正是落花纷纷的季节。

清晨的时候我走在小路上,就看见了一片一片的落花在飞扬,那姿态果然是无比之美!我驻足在一片花木前,等待着一次又一次落花烂漫的飞扬,又落下。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已经春深了呢。

落花纷纷,它何曾有丝毫的伤感,也没有半点的留恋。因为它知道,它会象落叶一样归于根下的泥土,变成养分,随着花木的吸收水分而再次滋养来年的花儿。这是一种伟大的轮回,一种更进的新生,一种生命的神奇!

落花纷纷,便想起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落英缤纷",这"落英"之义,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今天忽然又增加了一点意思在里面。以前解释的是"落"是落下之意,落英缤纷其实是一个落花飘零而下的过程,今天在落花的氛围里忽然又体会到,这"落英"之"落",刚离开枝头的时候就已经是"落花"了,而不必等到落到地上才算是落花的!既可兼有落下之意,又不违背落花我们所认为的一般的意思,"眼波才动被人猜",这落花之落,其实也是一种端倪吧。

于是又想到了另一个能表现过程,然而又不被理解为过程的诗句,那就是王之涣《登鹳确楼》里的"白日依山尽"的"白日",究竟是夕阳还是什么。这在我本来是不成一个问题的,但是在杂志上忽然见到起了争议了。先是陈福季、宋玉真在《谈唐宋名作的悖理问题》说"白日"有违常理,应该是红日才对,因为是写的是夕阳。接着袁历在《谈〈谈唐宋诗名作的悖理问题〉一文的"悖理"》反驳说此句意思不是说"白色的太阳下山了",而是"太阳再高也依山落去",嫌二人太泥实。例子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二人说季节错乱,且"既生莲则难载舟,能载舟则亡莲"--我看这真是和批评王维的"雪里芭蕉"差不多了!又例子议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说"儿童见了不认识是十分自然的;若认识了那才是令人认为器官的不合常理的"、"不用说儿童不相识,就是儿时的伙伴亲友,乍一见面也是认不出来的",并建议改此诗第三句为"儿时伙伴见不识"--真是点金成铁手!二人所说的道理,老贺岂不知,二人所不知道的是,贺诗的佳处是在最后一句上,正见无限亲切之意。后来陈福季又写了《对袁历先生疑质的答复》,云袁氏之论并无白日非夕阳的直接证据,并列举了历来对此诗的鉴赏的文章著作,结果都是认为是夕阳。袁氏的驳论道理基本上对,但是细节上不甚拘束,故陈氏又有此文,也基本上是强辩而无实质性的进展而已。

其实,我认为这"白日"正不是夕阳,我们历来认为它是夕阳,只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实在是受了太阳下山这样习惯的意思的影响之故。如果这白日写的是下山,从正常的经验来说,似乎真的没有夕阳是白的情形的存在--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这里的白日是夕阳而又以夕阳是红色的来反对王之涣,那岂非是真拿王之涣有点弱智了?他为什么要写白日而非红日?红日好象还要来得色彩鲜艳壮丽一些!然而问题的关键确实是这白日是不是夕阳的问题,照通常我们所说的青天白日说来,似乎没有认为白日是夕阳的道理。我认为这里写的断非夕阳,这要合下句来看。下句是"黄河入海流",这句话我们平常也是不经意的,因为意思太明白了,但是细细研究起来却非如此。因为这里说的黄河入海流,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状态,因为鹳雀楼离入海口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的,所以这情形非是写的黄河入海口的状态的,即非在黄河入海口写的。实际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三个字--"黄河流",再简单些就是一个字--"流"而已。为什么呢?因为上句"白日依山尽"写的是主要是静景,虽然"尽"是一个动态的词,但是这动非常的不明显,淹没在静的总体情景里了,之所以还有一点动的意思,全是这景色所写的主角白日,最终是要落山的,仅此而已。上句既然是总体上是静的,一般下句自然就是以动为主的了,这就是"流"的意思。"黄河"之"流"从远远看来也是非常不明显的,但是比起太阳的落来,实在是很动的了。也就是说,诗人所写的景色,上句是以静为主,下句是以动为主,上句是天上,下句目光就回到地上,非常自然,也非常符合常理。那么,为什么又在中间加入"入海"呢?加了这两个字,就是写的黄河的最终的一个趋势,是入海的流,这两个字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有点废话的,但是在这里却起到了一个将时空拓展的效果,因为时空的拓展,诗歌的意境也随之拓展了,这是这首诗歌所以显得壮阔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我们说下句是这样写的,上句的意致也是基本一样的,就是:白日依山尽写的并非夕阳时分的夕阳,而只是太阳的一个趋势,象黄河终将入海流一样。所以这里的"依山",也实在有"入海"一样的作用,也是具有拓展时空的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时空的壮阔绵邈感。其意乃是:太阳最终是要从山那边落下去的,此之谓"依山尽"。我们又要问,既然白日非夕阳时分的夕阳,那么诗人又如何便想到这太阳的态势呢?因为有山的缘故。鹳雀楼的周围,在目力可及的地方是有着高高的绵延的山的,即使是太阳高悬在天空之上,诗人的目光既然是从天上到了地上的,那么,作为周围的群山,就绝对是非常入目的一种景致,是太阳在天空之上的一种绝对不可以忽视的"背景"!由是,诗人想到了"白日"是要"依山尽"的。

如此看来,对于诗词的体会,是要尽量体会通脱的,泥实确实是一种大病,即使是渊博精妙如钱钟书,也未能免了此病的。忘记了是在哪里了,他解释"春风猎帏"(也忘记了是谁的诗句了,重点没错)中"猎"的时候,举了很多语言文字学上的意义,可惜都和这诗的情景不沾边,其实,我们只要想象一下诗人所描写的具体的情景就知道了,所谓的"猎",不过就是形容春风吹着帏幕而已,如此而已,诗人之所以用"猎",主要是炼字所致,炼到任何一个字,基本情景都是如此的,这是一定的了。"猎"的好处在哪里呢?就是形容出了春风吹帏幕时的轻柔,导致帏幕的轻轻的抖动,很有情趣和易使人产生诗意而已。"猎"的好处,就是写出了这种当时的情形的一种"致",仅此而已,无多佳处的。钱先生写诗也是不错的,才华也横溢初中,可惜的是有点书生气,未免总有点隔绝现实生活情趣的意味。他的这种例子,实在多得很,这个翻翻《林纾的翻译》便知,他本来是挑林氏的错的,但是很多错却是挑错了,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便不再多举例了。

本来想写一篇散文的,拉杂谈了这么多,也不甚讲究的,也算一家之言吧。

          2007、4、1红禅室主人于沧海记于济南之嫁笛聘箫楼



※※※※※※
欢迎你到我的博客来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15245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学制作(倒影) 下一主题:消沉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7/04/01 23:06 

嗯,看出来了,是想散文着来

 

可写着写着,骨子里的评究诗歌的激情又蓬勃起来了,呵呵

可见小弟这是临屏即兴 :)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027488708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