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天堂有爱!
文/细玉如斯
忽然感觉,特象一个迟暮的老人,靠在一把陈旧的摇椅中,随着前后不断的晃动,话语,便不断的从她干瘪而皱薄的嘴唇缝隙,进进出出......边上,一个端庄、认真、双眸充满期待的人在记录,不放过老人的每一句话,全部记录......
这是我在《情人》第11页的页眉处,忍不住写下的一段话。
我是一个注重内质,同时甚或更先关注表面的人,而杜拉斯的构化,是一个走了许久,反复前进,又停滞,并夹杂前因后果的东西。选择这种不管不顾的低语,诵经一般,甚至神经质状态的记录模式,看起来不仅索然,不美好,且很令人怀疑杜拉斯的名气,却很久以来一直在我心中圣殿一样崇高。
听见心底一丝的声音,我是否还能继续?
这是杜拉斯给我的第一印象。和安妮近似。但无安妮的幽雅,华丽。
很美丽的少女时代,恍惚蒙娜丽莎的眼神,和曲折人生结合不起来。想象中的越南,除了多战争硝烟,就是杜拉斯给予的了。生活坎坷造就一个伟大作家,让一个人物美好。
少女时天使般的美丽,却无法想象衰迈时的陋。
读不到一半,便放它到一个不常看见的角落,当然是无意。然后就慢慢地淡薄。这不代表遗忘。每次翻读其他,心底的那丝声音就会冥响,我是否还能继续?
杜拉斯整页整页的"絮语",让我有时需要回转前篇,去找之前的因由。于是,在我拧着眉头嚼这些字时,差点熬干了炉灶上的锅底。直待惊觉。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懊悔,不知道这样的阅读是否值得。
杜拉斯喜欢用一种心理想法写作,一种说话的口吻,我树立于胸的大师,至少在第一时间里不够光辉。可能"带着绝望心情写作",让杜拉斯的语言更接近僧人的吟诵,体会一种艰涩,遥远,我们无法契合的景象。
我不想理会,不想延续《莲花》。我当然要尽力挖掘属于杜拉斯的魅力源泉。杜拉斯跳跃式的记录,总让我找不清时间的先后,至少在越南那段是。看到杜拉斯的中国情人,居然是辽宁省抚顺人,嘴角不由的裂开来,笑了。那么如此,我是该读它的。两个人在中国情人光线昏暗的公寓房间里的场景描写,开始有种震撼,杜拉斯内心的玩世不恭,从欲望的发泄中获得,把一切畅快地砸烂,毁灭。这里的反复强调的话语,只是烘托,给人振奋。
中间穿插的不多见景物描写很不错,这让《情人》美好起来,"于是各种阴影仿佛都被描画在地上、水上、路上、墙上。""空气是蓝的,可以掬于手指间。""每一夜都是独特的,每一夜都可以叫做夜的延绵的时间。"新鲜的空气,在低沉的黑云下流动起来。
一个还不算"土匪"的"流氓"大哥哥,一个"坏蛋"家庭,一个"丢人现眼,没有廉耻的"小小白种女孩杜拉斯,传统世俗不会成全一桩爱情。感觉不到杜拉斯的爱,只有痛苦的中国情人,也许和中国情人的交往,不过是一种摆脱,想分离现状。这应该是一种捷径,而事实没能允许。
随着生命的成长,和小哥哥的死去,《情人》中剖白和辩析的东西越来越多,结束即在的时候,杜拉斯的精神开始博大光辉。生与死本是人间平常事,而杜拉斯通常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断的引导人们的思考,一层一层的向往更高。
其实《情人》前后,就是一个有驳常理的所谓爱情故事,背景和年代的复杂陈旧,自然灰尘仆仆,让人怀想。杜拉斯用她独有的视角和思想,把故事的看点延展,凝重到一处,再晕开,再渲染,收拢的时候把人留恋在深远。所以人们即便抨击这反传统的爱情,也被左右得只剩了敬佩。
后半部好过前半部。最后是有了感动,为人性,为真情,美好的是结尾,有了让真情延续的延续。才不至于让《情人》的阴霾和悲怀一直浓郁。
文字的伟大是电影无法替代的,我也不相信电影能给《情人》真正的生命。那些心理描述,也只能在杜拉斯的文字作品中得以完整存在,没人能把普通的生活现象诠释成凌驾的状态。
我用半个下午读完了后半部,书合拢的时候,刻意留心了封面。简洁隽秀,不丰厚,颜色却柔情得很,手写的连笔签名不甚明辨,却感觉美好。
我在这篇文字当中,多次运用"美好"二字,并和我本意努力的接近,希望每一份记忆,或每一段爱情,都能摒弃旧世,多存美好。祝福杜拉斯,天堂有爱!
※※※※※※
<img src=http://tbar.xaonline.com/Pic/P200402/P27/P197861_950466334.gif> 欢迎朋友们作客 <A href="http://blog.sina.com.cn/u/1436262997" target=_blank>细玉如斯的新浪BLOG</A[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3月27日13时54分26秒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