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堆中看到一本杂志,叫做《知识就是力量》,我已经忘记这本书主要讲哪方面的内容了,总之当时一翻之下,觉得兴味索然,便丢到一边去了,因为这本书不管从封面到内容都挺有一种"工人阶级"意味的,毫无吸引人的地方。后来从老师口中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竟然还是一句名言,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于是就记下了这句话,并将它作为学习的准则,拼命学习各种知识,有用没用的都拼命往脑子里塞,知识就是力量嘛!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知识的积累后,本以为人会越来越聪明,思想会越来越开脱,但事实上却不是,人反而越来越糊涂,感觉激情随岁月消逝而锐减,烦恼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在没有找到原因时,只好把这一切都归在对知识的欠缺上,即还需要更努力的学习,火候还不够,孔圣人仲尼先生也要四十才达到不惑之境,五十才能知天命呢,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后来看到那位连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都不清楚的庄子的一句话,才明白我所有烦恼的根源。庄子的原话是这样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确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追求当中,很容易将自己折磨得精疲力竭,毕竟相对于浩翰无际的宇宙而言,人类真的很渺小,有许多事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一定要搞清楚,那势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一个日心说的发表,就让许多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况且这件事情搞清楚了,还有许多事情依然未清。一个学者说,如果知识是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一个圈,圈内表示人已知的知识,圈外表示尚未知晓的,那么圈子越大,人所接触的无知面也就越大,人难免也就会越迷惘,所以博学如爱因斯坦者,到晚年也难免要求助于宗教才能得到解脱。 于是犹太人那句耳详能熟的名言又在脑际盘旋: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与其孜孜不倦地求知,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还不如就这么邀上良朋四五人,楼顶上三杯两盏淡酒,猜想月中嫦娥是在洗澡,还是在海棠春睡。你说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明明那么好的一个月中神话非得让它变成一片荒凉;明明可以偷偷设想一下天荒地老的,科学界却宣布再过多少年太阳也会消失,天也会塌下来。你说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只有破坏了心中美好的想象,再添上几分恐惧而已。 不懂也有不懂的乐趣,懂得太多有时候只能增加烦恼。庄子曾用"极限"的方法论证了一只只有几天寿命的蝼蚁,与一棵可以活上几千年的古树一样的"长命",即相对于时间的无限而言,几天和几千年都只是"沧海中之一滴",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几天和几千年的意义,对于漫漫时间长河而言是差不多的。同理似乎也可以推论,出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和一个只懂得基本生活方式的人也是差不多的,反正如果真的要面临世界末日,知识多的人也一样大劫难逃。知识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就象钱多不一定是好事一样,反正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哭诉"穷得只剩下钱了",也有人在痛苦着"知识的清贫",可以见出很多东西多了,不一定就能带来快乐! ※※※※※※ 风的冷敖,火的格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