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春秋(2) (小说) 托乎其农场经过几年痛苦的呻吟后终于像一个大病初癒的病人,开始拄着棍子颤颤微微地站起来了。但是它又像一个刚出生的牛犊,仍需母牛精心的照料和护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托乎其农场是企政合一的一级政权。为了使整顿成果得以继续发展,为了打好春耕播种战役,党委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开门整风。农场所属的生产大队、机关、单位也都相继进行了整顿。机关干部在场领导的带领下到各生产队分片包干帮助组织春耕生产。二十多台链轨《东方红》54型和十六台胶轮28型拖拉机轰轰隆隆地开进了各个条田作业,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已是多年不见了。 入夏后,一向断流的三道沟水渠的山水也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了农田。贾之民独自走在绿油油的麦田里,一股股喜悦的暖流油然进入心田。他盘算着今年的小麦收成一定不错,如果再狠抓一下大秋作物和小秋复播管理,全场农工的吃饭问题也就不大了。 在县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地委书记李宇在听取了贾之民的工作汇报后,脸上的笑容只停留了几秒钟,然后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托乎其农场的核心问题是分配制度问题。一个农场两种分配方式,有拿工分的,也有拿工资的,这样下去怎么能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呢?我看山北红山农场实行的控制工资总额,进行纯收益分配的办法很值得你们考虑。不能老是农场不农场,公社不公社的!"坐在贾之民身边的刘副县长听后高兴地对贾之民说:"听清楚了吧,李书记发话了,你们好好研究一下,趁此机会赶快改!红山农场搞的那套分配办法我是知道的,很不错的。" 贾之民回到农场后,在党委会上传达了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地委李书记的指示,一班人经过一番认真讨论研究,决定由贾之民带领部分经管干部去红山农场实地考察学习。 七月的风是柔和的,七月的太阳却是火辣辣的。贾之民望着那已经开始变黄随风飘动的麦浪,联想到推行"红山分配方式"试点工作进展缓慢,不由得焦急起来。为了尽快落实地委李书记的指示,他从红山农场考察回来后就住在实行工资制的四大队里办学习班。无论他如何苦口婆心地大讲特讲红山分配方法的好处,但是许多干部和农工还是对改制后的生活状况表示担忧,更怕以后政策再变,硬是抱着每月28元工资的旧制不放。正在学习班举步艰难的时候,地委李书记突然来到托乎其农场。他察看了小麦长势后从田间地头悄悄地走进了场部。党委秘书一看是地委书记驾到,立即派人把贾之民叫回场部。贾之民一听是李书记来了,喜出望外地急速赶回场部,希望得到李书记的鼓励和指点。 "不知李书记要来,我正忙着在四大队办学习班落实红山农场那种分配办法。但是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请李书记给我们再具体指示一下,如果有时间的话,能否到学习班讲个话。"贾之民几乎带着乞求的声调说道。不料李书记把脸一沉,严厉的说:"谁叫你搞那个学习班的?那是集体所有制的分配形式,你们是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怎么可以沿用他们的办法呢?现在全国都在批×反击右倾翻案风,你却在这里搞倒退!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你给我立即把学习班停下来,去发动群众反击右倾翻案风!"贾之民重重地挨了一闷棍,好长时间张口结舌地说不出一句话来,满头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不断地问自己:"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无独有偶,那姚秃子的一篇"推土围子"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后,一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又在农村如火如荼地展开。东风农场的书记在县委扩大会议上就如何"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问题,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是怎样开着推土机摧毁农工自留地自留树的;地委办公室郝秘书长也手足舞蹈地介绍他蹲点的泉水地大队他是如何揭露和批判那些在外打井,为小队搞副业的社员"以副伤农"的几笔"黑心账"的。 一刹时,滚滚迷雾笼罩了全区广大农村。贾之民和他的一班人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也只好下令取消了农工自留地,并将农工房前屋后的自留树尽数充公。 新的举措又带来了旧日的贫困,一个只讲政治不讲生产,"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愚昧主义又一次泛滥成灾。(待续) (200612。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