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儿子参加作文比赛的一篇文章,请你帮助修改一下,特别是文笔的润色>
巷子 王家巷是一条特别小的巷子,太原市没有几个人知道它。它特别窄,连一辆小型卧车都不能穿过,只能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才能够通过。它有百十来米长,南北走向,连着我家所在的东辑虎营街和我们学校所在的街道——东仓巷。(直接入题,显得文章目的性强些)为了上学稍微能近些,我经常穿过王家巷,有时候骑着自行车,有时候步行。 东辑虎营街是一条宽阔的大街,非常繁华。山西省政协、山西省总工会都在这条街上。坐落于这条街上的政协宾馆、银海大酒店都是四星级以上的豪华酒店;还有鳞次栉比的商店、饭店、药店、书店、擦鞋店、超市、咖啡屋、茶社、洗脚屋。白天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整个东辑虎营街五彩缤纷,霓虹闪烁,宛若上海的南京路。 东仓巷是一条很小的巷子,正好够容纳两辆小车相向通过。这条巷子因为有军区干休所驻足,是一条军民共建街。小小的巷子干净整洁,两旁还有一些绿化带,平时树影婆娑,绿意盎然。巷子两旁都是一些民居,平时的巷子里人不多,车也很稀少,只有到了上下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后门那里熙熙攘攘,东仓巷才显得热闹非凡。这是一条很适意的幽静的巷子,生活在这个巷子里的居民平静安然,有着一份特别的恬淡。 可是一进王家巷,就好象脱离了城市的文明,路面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垃圾和污秽,巷子两边的民居杂乱无章,加盖了好些矮小的平房,把个本来就窄的路面弄得挤挤挨挨。简陋的平房里现在还在用蜂窝煤或煤球做饭,那些伸出墙外的烟囱吐着疲倦的黑烟,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难闻的味道。居民们共用着一个自来水龙头,到了冬天,漫开的水在路面上结上厚厚的一层冰,一不留神就会滑倒行人。下水口的地窨铁篦子上,总留着烂菜叶子、人的粪便等不干净的东西,是居民倒脏水或者隔夜的马桶留下来的,散发着特别难闻的味儿。那个唯一的公厕也是未见其面,先闻其味,可想而知里面肮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王家巷有一栋居民楼,外形上看和我家住的楼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后来我才发现,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栋楼里没有水,没有煤气,更没有暖气。每个单元的楼门口堆着山一样的蜂窝煤或者老百姓自己抹的煤砖。 透过黑乎乎的门洞,能够看见墙上积年的污垢横七竖八,墙皮已经脱落的斑驳陆离,在这样的地方住,不能在家里洗澡,更不能在家里上厕所,也不知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是如何捱过这样的日子。这里居住的人都是社会上的最底层的老百姓,对自己的艰难处境麻木面对。我看见一个住在这楼上的老大爷,穿着一身长年不见更换的灰色的衣服,蹬着一辆小小的三轮车,车上是各种收购回来的玻璃瓶子,那大概就是他用以维生的职业。他的脸上满是皱纹,别的老人在这个年龄应该安享天伦,而他还在苦苦劳作。看着大爷身上带补丁的灰色衣服和他因劳累佝偻的腰,我经常为他难过。 我还经常看见住在这楼上的女人,经常穿着衣衫不整的衣服站在楼下拉家常,有的人是睡衣,有的人穿的是秋衣,还有的是穿着廉价的皱巴巴的衣服,她们的头发蓬乱,脸色灰暗,眼神痴呆,一边旁若无人地高声说话一边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还能看见住在这里的一些年轻人吊儿郎当地嘴上叼着烟,斜眉溜眼不怀好意地盯着过往的人,经常让我感觉脊背一阵阵发凉。 有时候,我还看见一些孩子穿着肮脏的衣服在外头玩过家家的游戏,眼神清澈明亮,浑然不知道自己生活离现代都市文明有多远。 透过私搭乱建的建筑可以看见原来那几间卷帘歇山顶的明清风格的古屋,圆筒瓦顶上长着乱蓬蓬的茅草。这几间房让我经常想起王家巷名字的由来,那大概就是王家以前留下的建筑吧,亦或是现在那里还住着王家的后人?从这几间残存的建筑还能够依稀看见王家当年的辉煌,那绝对不是普通的民居,而是当年权贵之家才有的歇山顶卷帘式的房屋。王家的先人可能是当年太原的达官巨富吧,一条巷子能够用一家的姓来做名字,这一定说明当年王家的确非同寻常。我能够想象出鼎盛时期的王家是什么样子,那一定也是车水马龙,冠盖云集,锦衣玉食,雕梁画栋,墙高院深,街巷幽深,庄重威严。而今昔日王侯已然化做云烟,他的后人早已经没有了先人的气象,他们象被遗弃在城市之外,在这个远离城市文明的小巷里苟延残喘。 每当我从王家巷出来,我都有经历了两个不同世界的感觉。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王家巷的人过着这样简陋粗鄙的生活,但是我衷心期望不久的将来,王家巷能够融入太原市的繁华文明里,住在这条陋巷的人们能够过上和我们一样干净舒服的日子,领受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6年12月11日22时9分0秒修改过]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6年12月11日22时15分29秒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