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去了很多单位应聘,大部分招聘单位,开头就会问你:“这工作很累、很苦、工资又少你吃得下这份苦吗?”大部份城市学生会满脸忧愁地说:“我吃不下这份苦,那就算了。”但是,农村出来大部分大学生会说:“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吧,!” 据了解,现在用人单位喜欢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之所以对农村学生感兴趣,是因为农村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从小就能吃苦、淳朴憨厚、勤奋肯干,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他会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城市工作。用这样的人,领导放心呀。而来自城市学生,个别学生还是父母陪着来应聘的,甚至还有父母单独为儿女来应聘。他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时还很清高自大,往往总认为自已了不起,高人一等,一旦被录取后,稍有不顺,就会找各种理由辞职,搞得用人单位不知所措。 有一位老总给我讲,他们在去年在某大学招聘来的大学生,总的来看,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对工作主动些,敬业精神很强,很少和领导讲什么价钱,脚踏实地的干工作,现在已有不少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已走上“领导岗位”。相反,有几个城市出来的学生,家庭环境优越,做什么事讲价钱,吃不下这份苦,就辞职回家了,用他父母的钱好像心安理得一样。据说,现在每一座城市有不少的“啃老族”年轻人。所以,现在用人单位比较喜欢用农村出来吃的苦的大学生。 我问同事的儿子,你认为这公平吗?同事的儿子说:“其实很公平,不管那个用人单位都喜欢能吃苦的学生,一个单位不能长期养他呀。”从招聘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能吃苦就会有甜的结果。 记得有一年,学校有两幢学生宿舍,一幢是才新修的学生公寓,设备齐全,每一间宿舍都有卫生间、热水器、生活阳台、水龙头一开就有热水,电话、每层楼有电脑学习室。家境好的城市学生就纷纷去住新修的公寓。而旧的宿舍条件很差,一层楼才有一个水龙头、一个卫生间、一间宿舍要住十几个人,宿舍里面没有任何设备,几乎家境不好的农村学生就去住旧宿舍。 在两幢新旧学生宿舍里,学生们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宿舍的大部分城市学生,他们在生活上相互攀比,讲吃讲穿,每次到了休息日,家长们都是开着小车来接,星期天晚上回校不知要带多少食品。在生活、学习上一点都不能吃苦。每次做清洁是他们感到最头疼的一件事,做不干净。而在旧宿舍的大部分农村学生,他们思想单纯,在生活上从不攀比。在学习上相当的刻苦,每到休息日不回家,(回家的路费要花几十元)在教室看书或在运动埸运动,吃的是馒头或是一份小菜。他们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已的命运,知识能给他们力量,不管什么样的考试,第一名就会产生在旧宿舍的农村学生,每一次做清洁做得最干净。所以,管理宿舍的生活老师都争着要到旧宿舍去工作,都不想到新宿舍去工作。老师们都喜欢旧宿舍的农村学生。 新宿舍的父母们见到这种状况,纷纷要求把子女转到旧宿舍去。有一位老总高三的女儿,平时很骄气,注重打扮,然而忽视了学习。老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师出主意把女儿转到旧宿舍让她和贫困农村学生在一起,要用水自已去提,要洗澡自已动手对好热冷水,提到厕所去洗,让她去感受贫困学生是多么的吃的苦。老总听了老师的建议,最后把女儿转到了旧宿舍,不到一个月,女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到家主动帮父母做事,学习明显的刻苦了许多,买衣服也不讲究名牌。在那一年高考、中考旧宿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掉队,包括老总的女儿高考以高分考起了一所重点大学。 不管是用人单位或是学校都喜欢吃得苦的人,吃苦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说:“现在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不能“吃苦”怎么会有招聘单位用你之甜。 只要能吃苦,不一定要有高文凭和重点大学之分,这是人才招聘的一个新的趁势,说明现在很多单位对人才的认识开始求实、务实。过去很多用人单位在用人时,只看什么博士学位、研究生等高学历,只要是重点大学的学生都能招进。结果往往是,这些所谓的“人才”工作成绩没有还叫苦叫累,吃不下这份苦,却提出了不求实际的待遇要求,让用人单位苦不堪言。 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家公司的老总说:“用人单位现在特别看重毕业生是否能吃苦,看起来将招聘条件降低了,实际不是这样的,这对毕业生更加严格的考察,能吃苦,说明他能经受各种挫折,以之作为发奋的契机,那美丽的彩红定然会出现在风雨之后,这种人才能大有作为,定然走向成功。 用人单位之所以这样做,表明他们对毕业生的态度不在注重外表的东西,更注重他们能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还是温室里的花朵,是始终长不大的。在好的工作也要变成苦,这样的苦更为苦涩。 吃苦的人并不可怕、并不可怜,只有不肯吃苦的人才是可悲的,吃过苦的人才会品尝甜味,不吃苦的人是永远品尝不到甜味,只能品尝酸涩的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