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 月照当楼 Wang是我遇到的很有个性的女性之一。她悄无声息地伫立在我的视野之中。Wang是我的同乡,在陕西师大 “教育部西北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国家级骨干教师中有一个同乡也是不易,更莫说在一个系。由于学习期短,学习任务重,更何况都已到中年,因而极少有休闲时光,即使是同乡,彼此也不甚了解。只到接近学习期满,教育部要各培训基地有上课录像,因此,各省市自治区的学员都要有代表发言,Wang才显露她的才华。 Wang是我班的女才子,有思想,爱思考,稳重而不失敏锐,丰韵而个性鲜明。唯独对电脑七窍才通六窍。在微机室,老师教的是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一些课件制作,而自认为可以算得上“老鸟”级的我,实在不想把难得的学习时间花在这些小儿科的基础学习之上,因而对同学的求教,尽管十分热心,但多少有点心不在焉,而对Wang,却是唯一例外。我甚至在一次我喋喋不休的讲解和示范后她依然一片茫然之时,不加思索地说了句“你怎么这么笨!”这句话,自尊心极强的Wang牢记心里。在去上海考察的列车上,大家闲得无聊,提议打打扑克。Wang说,打其他的不来,除非打桥牌。而大家几乎对桥牌一无所知。Wang说她可以教咱们。大家对此表示怀疑,不过,想起她在打乒乓球奋力抽杀东北大汉的矫健,大家都相信她手里有“金钢钻”。在教的过程中,她终于一字一顿地说我,“你怎么这么笨!”还有一次,Wang和另一个同学在讨论她们的“秦岭水泥”和“东风汽车”的周K线图时,我插了一句,“女同志玩什么股票。”她们对我大加攻击,Wang还反唇相讥道:“你连股票都不懂,可见你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也是一窃不通。一个教师不懂得一点股票常识,也就不可能懂得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因此,也就不可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我看你呀,典型的小农意识!”以至于在日后的谈话中,我必须小心翼翼。 陕西师大给培训班的学员上课的教师都是在国内外或校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所授的知识,也是很前瞻性的,而Wang都能对课程作出评点。课中所涉及的著名中外学者、教育家和哲学家,她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他们的观点。她极推崇马克斯·韦伯、柏格森、海德格尔、皮亚特、苏霍姆林斯基和叶圣陶。她的愿望就是做一个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千千万万“真正的人”。她给自己孩子和学生买的书也多是《贝尔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等剑桥科学史丛书及刘易斯·托马斯、威尔逊和托马斯·L·汉金斯等的作品。而对中国的文学,不管是古典的唐诗宋词,还是最具新潮的辜鸿铭和高行键,甚至连古龙的《小李飞刀》、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的接触》和韩寒的《三重门》,她都能以最新的现代释读法进行还原性释读和审美观照。 在西安和上海,她购买了七十多公斤的书籍。以至在火车站托运时,大家对两箱书都束手无策,尽管培训学院派了一名工人。Wang于是就很羡慕重庆人:只要喊一声“棒棒!”不知从哪里就会冲出三四十个手执棒棒的挑夫,你如果不果断地把钱塞给看准的一个,其他的不把你撕成碎片才怪。于是,Wang对曾经生活在天子脚下的西安人不屑做苦力的心态又有了一番评说。不仅是对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对书,包括在陕西师大图书馆查阅的资料复印件,她看了都要作出批注和点评,不管是人文科学的或者是自然科学的。而从她的点评中,可以看出她对人类文化的整体穿透力,尤其是人文通透程度。在与她的交谈中,总能够给你以思想的碰撞,给你许多感悟。她常说,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再以老观点来要求自己: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而是老师应是一条河,要让学生在河中自由驰骋。因此,教师不仅是只懂得教育,更要懂得教育思想。要从更多的学科和领域去充实自己:哲学是智慧之恋,心理学是心灵之窗,美学是自由之门,文学是创造之源,伦理学是幸福之路。一个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多元的,他的学生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 Wang爱在书上评点的癖好,也给她惹出不少麻烦。比如在图书馆借的书上或者在别人刚买来的新书上,她都爱作一点圈注;在图书馆的书上评点的结果是谁都知道的,包括她自己。而别人刚买来的新书,她拿去翻看,看着看着,拿起笔就圈评起来。这种情况,人们一般当然不好说。不过,有次我便插嘴说:“Wang,你听说过金圣叹怎么死的吗?”“不知道。你问这个干什么?”她大惑不解。“金圣叹是搞评论的呀,你难道不想了解吗?”“那你说。” 看到大家都想听,我想了想说:金圣叹本来是很有才华的,就是一支笔爱乱画。一次看到《三国演义》写关羽送两个嫂子途中,曹操有意将他与两个嫂子安排在一个房里安歇,而关羽在堂屋里秉烛看书。金圣叹看到这里,从衣袖中拿出笔来,在旁边批到:半支残烛,何待旦明?正想再批,关羽显灵了:先生笔下留情。如果是一般人,都要买关帝这个面子,可金圣叹却想从中捞点好处费,问关羽以何相谢。关羽答道:二十年之后“车金”相谢。金圣叹一听,心中大喜:想不到我金圣叹也能尝尝天下第一号腐败分子的味,以后子孙万代皆大款也。二十年后,金圣叹才想起关羽也是作古之人,从何处去要这笔巨款?不过,金圣叹毕竟是读书之人,他知道,凭关羽的人格,决不会打白条的。去到皇宫,正值皇太后的生日,有位大臣献了一幅牡丹。皇太后最喜爱这幅画,将之挂在中堂。牡丹虽雍容华贵,却是有股怪味。而金圣叹又是一个最讲实事求是的人,拿出笔来,在画旁批了三个字:臭牡丹。结果被杀了头。金圣叹找到关羽,问他为何不讲信用,莫说一车黄金,就连一个铜板也没见着。关羽笑道:先生差矣,请借笔一用。于是写下了一个“斩”字。金圣叹看了,感叹不已,忙拿过笔来在旁边批道:刚直苍劲,字如其人。把笔一甩,连连夸道:好字好字!特别是这个“斤”字最后一笔,真如刀也……Wang听了半天不语。半晌才说:“我怎么有这么多坏毛病。” 在陕西基地的第二期国家级培训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人人都身怀绝活而被陕西师大文学院的教授们和同住在培训学院内的研究生班的研究生们称为精英班,尽管中文班也人才济济,而像Wang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多。就连我这样自认为书读得多,观念比较前沿的人,对她也只能另眼相看。 在赴苏杭泸考察学习极短的时日里,一有空闲时间,Wang便是逛服装店、书城和小食城。每一款新时装,穿在她身上,总是那么得体和光艳照人,每购买一本新书都凝结着她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智慧,每一道小吃都显示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独有的鉴赏。不过,她也有让人费解的时候,在寒山寺枫桥边,已是月落乌啼,我被一个很难缠的算命大汉热烈握手而不肯放开时,她居然只看我一眼而匆匆离去,全然没有“美女救英雄”的感觉。若不是班上的女支部书记走在最后,无助的我,差一点儿就无法登上回返的客船。在上海外滩,我们有了一次很难得的休闲机会。我们一行五人倚在黄浦江江堤边,仰望高高耸立的“东方明珠”。雨就从空中洒落下来。上海初冬的雨,不像八百里秦川的冬雨那样极有耐心而富有人情味,也不像家乡的冬雨,如丝如缕,朦胧淡雅。它更像初夏的雨,裹着袭袭的急风,迎面扑来。游人开始纷纷离去,外滩古老的钟楼便飘摇在这急急的风雨之中了。而Wang,却兴致很好,招手叫我同她合影,背景便是钟楼而不是那极现代的“东方明珠”。我不知道这是一幅什么样主题的画面,因为我没有读懂这画面的背景。这是我常犯的错误——我不只一次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是在凝视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我常常却忘记审视背景上那荒凉的山野!这是不能饶恕的错误,因为我相信自己具有大写意的中国画的审美能力,我完全可以领悟这么一幅并不是给人无限想像的欧洲画。但我漫不经心的目光,总是一次又一次,匆匆滑过那荒凉的山野…… 我没有读懂蒙娜丽莎! 我没有超越内陆型思维模式对生活关照的盲点,一如Wang说我的“小农意识”,这必将影响一个人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因为如此,也许我根本读不懂Wang。 雨小了许多,可是在霓虹灯光的照射下,从三四十层高的大楼上一直往下落的雨,依然铺天盖地。而此时,Wang居然又跳出一个念头:想逛逛淮海路,哪怕是一个人。这雨竟究包含着什么。我开始回忆高尔太的审美观点。当我刚体味出雨中独自一人徜徉在夜上海的淮海路上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时,传统的审美观点,以定势思维独有的优势把我的思绪击得七零八落。“嘟——”黄浦江上响起一声长长的笛声。我的大脑里立即跳出十多年前的水手生活。我知道,又有一艘船将要离港起航。我没有回过头去,我不知道这艘船是溯江而上,还是驶向茫茫大海。但是,“一长声”,在几个世纪的航海史上的定义是确定无疑的。 我们赶到了淮海路时,雨,没有半点浪漫,Wang穿着黑色的风衣,系着一条黄色的丝围巾,两手插在兜里,在灯火闪烁的淮海路上漫步。撑着雨伞的行人,匆匆驶过的骄车,甚至那一幢幢被装饰灯衬托得无比堂皇而高雅的摩天大楼和满天的细雨,都成了Wang的背景。我想,这时,如果有一段音乐该有多好。《回家》太悲凉,《索维尔格之歌》似乎又太激昂……其实应该是电影《奇·普里安·波仑贝斯库》的主旋律。Wang特别喜欢这个旋律。那还是我们一起在一家小酒店吃饭的时候,大家透过玻璃门窗和蒙蒙的细雨,看着那鳞次栉比的破旧平房,似乎感到这破旧的平房与四周一座座高楼大厦构成的一幅和谐的图画中,看到了过去的时日。大家的话题回到了七十年代中期,那时的生活,那时的音乐,还有那时的爱情。当我们一起唱起《知青恋歌》时,老板娘也跟着唱了起来,腼腆而略显得白胖的老板也从厨房里走出来,坐在一旁悄悄地抹眼睛。老板夫妇都是上海下岗工人,都当过知青。 当大家都沉浸在那遥远的岁月里的时候,Wang却突然哼起了《奇·普里安·波仑贝斯库》的主旋律。她眼里仿佛倏忽闪过一道亮光,那是一种纯情少女所特有的亮光,而少女不可能具有的,就是那莹莹的泪花…… Wang似乎不应该属于那种多愁善感的女人。她在回忆她童年流落街头时,似乎在讲述一个与她无关的故事,而这如诉如泣的故事中,使很多人心灵深深地震撼并黯然神伤。可是当我们踏上西行的列车返回西安将要到南京长江大桥时,Wang突然问我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我朝车外望去,漫不经心地问道,“你难道没有到过吗?” 又是内陆型思维模式的盲点! Wang没有再说什么,远远地看着窗外。远处的天际、城市灰蒙蒙的楼顶上,残阳如血。Wang从卧铺上走到过道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她耳际的发梢融入到那如血的残阳之中,金色的余辉洒落在她的肩上,铁道两旁,衰草雕零,只有行道树,在萧萧寒风中,带着根的无限情意和期望,依旧充满生命的绿色。这是一幅精美绝伦的逆光剪影画。我正考虑是将这幅画摄入镜头,还是摄入心里时,Wang已缓缓起身,向车厢接头处吸烟处走去。不一会,同学李给我说,“组长,你还是去劝劝Wang吧。”我心里猛一颤,立即想起了“南京长江大桥”,在那里,Wang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这么一个场景:一片红旗的海洋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一个小女孩,满脸污垢,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街市的一个角落,一双恐惧的大眼睛,不解地望着这个曾经使她多么快乐的世界。 列车开始加速,“哐当哐当”的节奏越来越急。我第一次为本来与我毫不相干的人黯然神伤。我久久地伫立在车厢的过道上,默默地看着吸烟处,那里依然烟雾缭绕,仿佛杭州灵隐寺那不灭的香火,在安慰一个老人的在天之灵。 大家都沉默不语。“哐哐哐”,列车时速已达125公里。“让她一人静静地哭会吧。”我试图打破这压抑的气氛,但我从自己变调的声音中感觉到了自己也许做得太过。我必须非常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劝人,做人。 李见我没有立即去劝的意思,就朝列车过道走去。我知道,我必须得去,也许我能把Wang劝回来。李见我跟上就马上折了回去。 当我走到车门处,Wang一人倚在车门旁,依然凭窗凝望,手上攥着洁白的餐纸,紧紧地捂在嘴上。我静静地站在她的身旁,却一句劝慰的话也说不出来,但我想,也许这种无言的安慰,倒真可以拂平创伤,包扎一颗滴血的心。“哐——当,哐——当”列车已经匀速行驶,南京城的阑珊灯火已然消去,窗外只留下一道道看不见的痕迹…… 大家将晚餐推迟了四十分钟。我不知道四十分钟在星移斗转,苍海桑田之中,在漫漫人生之中,可以解读出多少种含义,但有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真诚。 Wang重重地靠在铺位上,紧紧闭上眼睛,仿佛耗尽了整个生命。良久,她睁开眼睛,突然说,“有时候,我好羡慕三毛之死。”大家愕然。而我,无言以对,假如“真诚”真的是已经无足轻重!假如撒哈拉沙漠上空那飘荡的孤魂不足以警示后之来者! Wang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她无时无刻不在牢牢抓住一个个稍纵即逝、常人往往无意捕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这一次”,而且常常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把你拉进一种并不是刻意追求的此情此境中去。其实她只用一条理由,就足以渲染一个故事的基调。她常会说:此情此景中的体验,你的一生中能重复第二次吗?是的,生命最可叹处,便是一次性,它如同一辆单程车,匆匆驶向终点站,而终点站便是那荒凉的坟墓。也许,也正是生命的一次性,人,才更加珍爱每时每刻,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社会尽职尽责。 车厢已经关灯,只有过道茶几下依稀一点幽幽的绿光。当时针指到凌晨一点多时,Wang双手抱在胸前,静静地坐在窗下对我说,我想听听你对“真诚”的理解。 “是对人生,还是指现在的同学?” “当然是指现在的同学。” “其实,在我的一生中,只有小学和大学的同学,那时的同学友谊,都基本上早已淡忘,很难再找出什么真诚,而我们这时的同学,总共只有三个月,现在仅仅只剩下三十天相处的日子,这之后,一切都将如过眼云烟。” “莫非你真的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了吗?”Wang依然执着一念,“你今后,想在一辆西行的列车的凌晨,与一个女性促膝交谈,也许永远也不会再有了。” 我知道我还得真说不可,因为我们都领略了Wang非逛淮海路的倔强。 “其实,你应该是全班,不,是全基地同学中最真诚的一个。不是吗?在微机室,你根本没有时间干自己的事,不仅是班上的同学,而且连其它系的同学都找你去给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莫非你不觉得耽误了你许多时间吗?”Wang说。 我终于知道,Wang每次在微机室都坐在我身边的原因。她坐在我身边的时候,其他同学来找我的时候确实少了,除非是很难解决甚至连微机老师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我更清楚,Wang对时间珍惜,当晚自习散了时,有些同学便在寝室看电视,而她便独自一人去了教室,去读她手中每一本书。任何闲聊,都是她不能容忍的事。 “我感谢你的关怀。” “不,这是我出自本省角度的自私,还谈不上关怀,只有真诚才是一种必不少的超越态度和一种终极关怀。我倒是希望你——也能成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 与其说是我在讲述我对真诚的理解,不如说是我在读Wang,我能读懂她吗?我仿佛又看到了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但我仍然对背景上那更深层次的主题一片茫然…… 永夜难消。 列车依然西行。 2000/11/22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