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心理测验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心理测验基于理论模型而建立,有严格的信效度指标,因而结果更为可靠。它比直接的观察和访谈更能真实地反映儿童的发展状况,而且其结果能够为儿童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数据支持。 首先,相对于常见的观察和访谈,心理测验更能够科学地反应儿童的发展状况。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都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严格的施测标准,保证了测验本身能够有效和真实地反应受测者的心理特质。比如,每一份心理测验都有信效度指标和所适用的常模。信效度指标表明一份量表是否有效地反映了所测量的心理特质;而常模则使分数有了可比性,通过把量表分转化为常模分,可以观察到儿童在相应群体中的发展水平。其他评估方式(如观察和访谈)需要主试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积累,而且结果很容易受到主试的影响,存在很大的评估误差。而心理测验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其编制、施测和结果解释过程的标准化,它却更能够提供准确的评估和鉴定。 其次,运用心理测验能够帮助家长及早明确孩子的发展状况,为其成长制定计划。家长常常会碰到这些困惑:我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什么形式的教育对孩子最有效……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知道孩子的心理特征,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和兴趣倾向等做出适合他们的选择。各种心理测验满足了家长和教师这方面的需求,例如韦氏测验、瑞文测验、麦卡锡测验等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状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教育环境;16项人格测验、明尼苏达测验、房树人测验等则有助于家长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性格特征;霍兰格职业兴趣量表则有助于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当然,心理测验并不局限于这几种,还有和学习关系更为密切的思维风格量表,如场依存—独立性量表用来专门考察孩子解决问题时是否依赖环境,场独立型的孩子解决问题时更依赖自身的判断,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更容易受到环境信息的影响。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但学校教育提供的是整齐划一的班级教学,很难使其符合每个学生的风格,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点。这就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和调节。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包括他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思维风格、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例如如果通过测验发现孩子智力超常,就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孩子的学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为儿童进行心理测验还能够及早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问题发现得越早,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虽然孤独症、学习能力障碍、多动症、智力低下等儿童问题父母不可能准确地识别出来,却能感觉出其异常之处。此时,父母就应及时为孩子进行心理测验,确定其有无障碍。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如果能够及早发现问题,配合适当的治疗和教育,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如果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孩子的障碍可能就无法弥补了。所以家长如果觉得孩子行为异常,就应及时为孩子进行心理测验。 当然,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心理测验时要慎重。前面已经提过,心理测验的施测过程具有严格的标准,这是心理测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之一,这就对心理测验施测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心理测验并非拥有测题、手册、常模表等工具就可以进行,作为一名合格的主试,他必须经过充分地培训和实践,了解各类测验的测量内容和适用范围,掌握其施测和结果解释方式。所以,家长需要选择正规机构为孩子提供测验,否则会使结果失真,无法反映孩子的真实发展状况。 ※※※※※※ 哪一天我不在了,中国就好象失去了灵魂。这种看法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