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抄袭门"到我们的基础教育 沸沸扬扬地"抄袭门"终于尘埃落地了,和"抄袭门"沾上关系的有关人员都以身败名裂而告终。是大学校长的,免职;是行政官员的,不提拔;是教授的,不被聘用;其它一些不屑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小人物也都销声匿迹了,人们好像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抄袭也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痛定思痛,有人会说,那是马后炮,不必说了。不然,无痛如何知道痛?又如何思痛呢?思痛的目的是要反省,要找出痛的原因。 抄袭的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东西是抄袭的,最好的借口就是,巧了,我们竟然想到一起去了。然后再挑出些许的不同,瞧,我们还是有所不同嘛,这就是创新。哎呀妈呀!我真的脸红了,好像这些话都是我自己说的。我感到羞耻,这并不因为我的"八荣八耻"学得多么有心得,只要是人,就没有不对此感到羞耻的。 我敢说,"抄袭门"里的人并不觉得抄袭是件可耻的事,如果他们知道抄袭是这么严重的事,他们也许会放弃,或者会变通的更巧妙些。 抄袭者不知耻,是社会功利主义造成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惟有功利主义才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令一个人彻底改变荣辱观。因为功利而不惜侥幸一拼,因为功利铤而走险。"抄袭门"被曝光的是失败者,而那些没有被曝光的则是成功者,他们就是后来抄袭者的动力,也是众多抄袭者生生不息,前赴后继的原因。这是社会原因。 抄袭者不知耻,还是一种惯性思维。抄袭者认为,大家都在抄袭,我这算什么?大的有原子弹、导弹、航母、人造卫星,小的有日用百货,小五金产品,中间的有投资上亿的电影等等。甚至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这样的说法:美国今天出来的一种电子产品,明天大陆就会仿出水货。以此说明中国人的聪明。仿制也是一种抄袭,一旦形成了整个社会的认可,这就是抄袭者的无穷动力,也是抄袭者不以为耻的依据。这是整个社会的心理原因。 抄袭者不知耻,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功不可没"。教育从我们的幼儿开始,无论是日常生活到行为规范都是照葫芦画瓢,学大人,学老师,学英雄,学模范。同样一件事,我们总是做好了模样,然后去让孩子们模仿,模仿的像极了,就受到褒奖,稍有差错,除了继续反复的模仿,还要惹老师生气,孩子是最在乎老师生气的,所以只有努力的去模仿。我们为什么不把孩子们模仿错的地方鼓励成创新呢?等到了小学,我们的老师很多的就是把课本当作蓝图,教孩子严格按照课本去学习,教孩子们说话,写话,写作文都有一定的模式,错了是不可以的。每一篇课文,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经典,是学生写作文的最好范文,于是老师评价学生的作文优劣,有时也是以学生的摹仿范文水平为依据的。其实学生作文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们的构思和他们鲜活的语言,如果我们事先找出一大堆范文,让他们去照着写,这不仅是难为了学生,同时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以彼时的作者思想感情、社会背景、语言能力强加此时的学生,不仅仅是不科学,好像应该是一种摧残。当然这些也是考试的需要,毕竟模仿作文不算抄袭。就是抄袭了也没什么,老师常跟学生这样说:常言道,千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抄得妙不妙。甚至还列举了一些抄得好的例证,什么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等。老师说,那不是抄,是模仿。 抄得妙怎样,抄的不妙又是怎样,老师不说,也不能说,因为妙与不妙的最终评价权不在他们,在考官那里。你想啊!就这样从刚懂事到高考,老师们一路教来,学生们一路模仿来,一路抄来。每年的高考,有多少学生的成绩是抄来的,每个学生自己都心明镜的。也许我的估计过于残忍:真正考上大学和抄上大学的,比例应该是1:2,这些做教师的心里最有数。很多大学生根本连家信都写不明白,怎会写那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呢?会写都怪了。这样,到了自己写论文了,就"模仿"了一下,怎么就会可耻了?这就是抄袭者死不认可耻这个帐的社会基础。 模仿,大概是教学中最省劲儿的了,抄袭是学生获取好成绩最省力的捷径,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学生们这种学习恶习,势必会影响学生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产生抄袭这种陋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痛定思痛的原因。 可惜,我们从来不珍惜经验教训的警示意义,以致我们愚蠢的会三番五次地犯同样的错误: 前段时间,网友爆出央视推介播放的少儿动画片《大嘴巴嘟嘟》照搬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后,近日,在百度贴吧、网易论坛及红网论坛等网上流传的一篇热帖指央视少儿频道热播的另一国产动画《心灵之窗》也有抄袭嫌疑,很多画面和日本知名动画制作人新海诚的作品《秒速五厘米》极为相似。本人开始不敢相信,特地找了这两部动画片比对了一下,呵,可不仅仅是什么极为相似,那可是相当地相似。我虽然很腹诽小日本鬼子,可我此时此刻真的无语,如果有日本人当面,我会怎样?也许会钻到地缝里去。我不知道央视的那些编审们干什么的,也不知道编剧们看到自己的动画片在央视热播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2009.9.3 ※※※※※※ 活在回忆里是美好的 http://blog.sina.com.cn/jiangxuehong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