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不仅仅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 中国的七夕节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这份遗产遗传至今,形式已经被不肖子孙淡忘了。很少有人在夜空下对着星光挑线纫针,乞求手巧了,也无人钻到蚊子哄哄的葡萄架下去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了。人们压根儿就不曾相信能听得到这小两口的情话,只是听老老辈传着一个不老的神话而已。 人们今天还记着这个节日,只不过是这个节日已经有了新的内容,牛郎织女已经成为人们自己。这个节日也有了新的名字,情人节。 本来,情人节是西方人的节日。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对情人节的诠释,情人节是西方青年男女的节日,礼物通常是玫瑰或巧克力,表示爱情甜蜜。那一天是每年的2月14日。 中国人有很强的兼容性,在寻找快乐上往往不输于别的国家,我们自己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但看到西方许多国家的圣诞节很热闹,我们也拿了来,虽然我们还有自己的元旦。但我们的元旦没有圣诞老人,没有礼物,没有狂欢,只是一个等待从日历上撕掉一页的日子。我们还有了许多我们不曾有过的节日:父亲节、母亲节、愚人节、光棍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从西方人那里舶来的,随着西方文化捆绑进口的。 西方的情人节无论有多少种诠释,它的故事的主人公们应该是一对未婚的男女,这也符合"情人"的概念。七夕的故事却是一个婚姻的悲欢离合,主人公是一对有着子女的夫妻。就是按中国人的理解,两人是夫妻,怎么会是情人的象征呢?曾经有人提出通过立法将七夕这一天定为"情侣节",多少还有些传统意义。更何况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月七日长生殿里的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已经有了先例。 七夕作为本土情人节,纯属"穿靴戴帽",绝不是七夕的传统内容,应该与七夕这个节日的传统风马牛不相关。七夕,是传统的,情人节,是外挂的。但如果想以七夕和情人节捆绑在一起的本土情人节来抵消和替代西方的情人节,以此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七夕的情人文化,可能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七夕被当作情人节来炒作,与经济的发达、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商家假日经济的狂炒狂卖不无关系。比方起源于1977年3月14日的日本白色情人节,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阴谋":由日本福冈市博多区的甜点制造商"石村万盛堂"所发起,以鼓吹收到心意的一方应该要回礼给对方,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节日最早称为"糖果赠送日"。自1980年起,因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称为白色情人节。七夕的"情人"情愫是不是也是商家用钱砸出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七夕,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在国,我们应该记住: 1.七夕本与爱情无关,节日活动的内容以乞巧为主,又叫"乞巧节"。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 2.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缘于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民间代代相传的习俗。传说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3.情人节是现代人强加在七夕这一天的时尚内容,不是传统的,也绝不是对七夕的丰富,二者真的风马牛不相及。 七夕作为情人节来过,我们应该理解,正像鲁迅"路"论所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自然成为了路。"中国本无情人节,过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节日。但认定七夕就是中国情人节,可以说就是数典忘祖。 2009-8-25七夕前夕 ※※※※※※ 活在回忆里是美好的 http://blog.sina.com.cn/jiangxuehong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