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阙相思曲,千古动听
文/纳兰
读陶渊明集,心灵再次受到荡涤。向往陶氏归隐田园的生活,更敬佩陶氏甘过贫寒的农家日子,宁可耕耘为生,忍饥挨饿,也决不肯为官谋利以换取优裕生活的高风亮节,再看看当今世人为谋取功名权势,不择手段卑恭屈膝的丑恶嘴脸,能不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在这势利而喧嚣的今天,读陶渊明的诗文,如沐春风,如浴春雨,不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为中国有如此高洁人物而拍案叫绝。
陶氏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感世不遇赋》、《归园田居》等诗文赋传早就如雷贯耳,如数家珍。此次重温,自是如故友重逢,相见甚欢。
只是《闲情赋》一文好象一向不为人所称道,鲜见人提起。便重点详读。读罢有感在心,不吐不快。
这篇《闲情赋》与陶氏的其他诗文有所不同,亦与田园生活全不沾边。纯粹一阙热恋曲。写得回肠荡气,柔情百转。如陶氏这样令人景仰的高洁隐士,竟然也写如此小儿女热恋中文,如此的儿女情长,难免让景仰先生文采与气节的人们气短。所以此文鲜见人评论和提起,想必有此原因。
我倒认为,《闲情赋》为性情之作,其文采及情深足为世代情书恋歌之楷模。
《闲情赋》是一阙深情缠绵的单相思之曲或唱给梦中恋人之歌,格外的动听。
陶氏对其所恋女子的赞美,堪与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和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东邻女子相比。不遗余力地赞美她倾城的绝色,及德性的高洁,以配玉以幽兰相比。写她弹奏着动听的琴声,一双美目流彩生辉。写他多么想靠近她倾吐爱慕之情,共结秦晋之好,又恐违背了礼教受到谴责,又想托凤凰为媒传送心声,却又怕别人抢先一步。写作者徘徊于林间原野,梦想邂逅自己恋爱的女子,直到太阳下山,天气转寒,凄然转身。写尽暗恋中人魂萦梦绕柔肠百转的心曲。
为了能亲近自己所爱的女子,作者愿做她的衣领、腰带、发上香波、眉上青黛、身下凉席、足下履鞋,做她白昼的影子、夜晚的蜡烛,夏天的扇子、膝上的鸣琴,只盼分分秒秒相亲相爱须弥不离。呵呵,这份深情,谁人能比。一支多情之笔,描绘出刻骨的相思。令人能不心为之动,情为之迷。
只不知,光阴如梭,岁月迁移,这曲恋歌中千古流芳的女子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只不过是陶氏梦中的恋人,这成为千古之谜,怕是无人能解了。
但陶氏对爱的礼赞和深情,却是令人格外的心仪。
一阙恋歌,把世外桃源中的神仙陶氏拽回到凡间红尘,成了生香活色的血肉之躯,更加的可亲可爱可信。陶氏对爱情的讴歌,如同他对田园的归隐一样,有着别样的执着与深情,感人至深。
当然,无论作者用情再深,他的行为还是不能脱离古代的道德规范,尝尽相思之苦,情丝万缕,遐想无穷,也只是动之以情,不会逾传统道德篱笆半步,所以,最后一锤定音,止情于礼,以文告白自己的爱情,让无穷的思念止息于四面八方。一句话,想归想,做归做。典型的中国古代特色老夫子作派的琦思丽想,绝不会出现王实甫笔下,张生与莺莺那种"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风花雪月情节。但比那好色的宋玉真性情多了,敢将自己的爱恋,白纸黑字用心用情的写下来,千古流芳.那宋玉纯属以炫耀(也或者是编造)或曰出卖一绝色美女的情意来标榜自己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德性。一番狡辩而已。但因其过人的文采而得逞。写到此,肯定有很多朋友不解,早有定论的好色之徒是登徒子,怎么在纳兰笔下变成了宋玉,呵,这个话题,说来话长,留待下回分解。
※※※※※※
<font color=#8000FF>
纳兰书窗:http://www.fming.net/download/list.php?fid-10-page-1.htm
纳兰博客:http://www.fming.net/blog/index.php?uid=105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