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萍心随记(2008-8-23) 说明:萍儿原创,瞬间点滴心绪的记录,转贴请注明,非常感谢。 亲爱的萍儿: 你好吗? 依赖了网络那么多年,在网络发表文字那么多年,回别人的文字也不少了,却没想到,24小时内,遇到了两起莫名其妙的事情。 其一:昨晚无意中发现,新浪的一个博客,中文名为虹(hong666),英文名为luna的博客,盗窃了我无数的文章,我翻第一页大部分是我的文字,再翻下去还是我的文字,并且对方没有注明转贴和出处,明显的复制了我的文字窃为己用。一向不与人计较的我终于愤怒,给对方留言“luna,我不知道你是谁,为什么要长期的将我的文字窃为已有。”等了好一会儿,不见对方解释,并且对方盗窃到我的文字,竟然被好些圈子推荐为精彩博文。一气之下,去好几个圈子发表留言,要求圈主调查清楚。还给一些圈主留言:我觉得,文人起码要有文人的文品,骨气和傲气。今再去查看http://blog.sina.com.cn/hong666>的博客,发觉对方最近的一篇文字为去年11发表的。这就是说,对方在去年的11末至今以来,一直在盗窃我的文字。对方盗窃的手段很好玩:将我的文字去掉开头的称呼和问候,去掉结尾的名字和问候,剩下的,完整的复制过去,一字不差。而我觉得更为惊奇的是,那么长时间以来,我竟然一直没有发觉在新浪博客中有人如此的盗窃我的文字。至此,我想就算了吧,虽然对方没有一个字的解释,但是已将盗用我的文字删除(或者隐藏)。而且,我已在多个圈子发送留言了。一直以来,几乎每一篇文字都有一个说明“萍儿原创,瞬间点滴心绪的记录,转贴请注明,非常感谢。”对方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假若对方注明了出处,甚至就不说明作者,只写一个“转”字,我也不会去追究,也不会要求对方解释,更不会去对方的圈子中发送留言。我的上网原则是:网络是琐碎生活现实烦恼的一个出口,一般不在网络上招惹任何麻烦。所以上网那么多年以来,别人如何的砖战我从不参与。好了,第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该算解决了。 该说第二件了:昨晚,去西陆情感四十论坛逛逛(因是上网的第一个参加的文学论坛,一直以来,都会在有空的时候回去看看,只是不一定吭声),看到红骆驼的《那时,心情错落开……》,觉得此文很不错,只是文中有些标点用的不是很正式,于是回了一个贴“‘人就是不知好歹,喜欢叫真,喜欢折磨自己。’嘿嘿,折磨自己无所谓,别折磨别的人,已矣!友情提示:注意标点符号。‘……’为省略号,‘。。。’是?偶就不明白了。”回贴中的前一句,为骆驼君文中的原句。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因为回文中的“已矣!”惹出了麻烦。今天上午骆驼君回问“已矣。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文言文不错,但还是看不懂女士您的‘已矣’是什么意思呢。是‘拉倒吧!’的意思不?呵呵!‘。。。’是省略了的省略好。懒人没办法,连标点符号都想省去半个。也是瞎学时尚的结果,现在很多人穿衣服,上衣下衣都喜欢穿一半,看着不拖泥带水更精神嘛。”,因为忙忙碌碌,一直没去情感四十,未曾想到刚刚上去情感四十,对方因为“已矣。”的提问被别的没有名字的人无数次的回答了,而看骆驼的再回文,却以为那没有名字的回复是我。头都大了。回了个说明给骆驼君“很认真的回△红骆驼△:我8楼回贴的‘已矣!’即‘可以了’,前后连接起来就是‘折磨自己无所谓,别折磨别的人,就可以了。’我想你误会了,我昨晚回了你贴后到现在才上来。我一般自说自话,很少发言,只是看到你文末的标点(用得不恰当),好心的提醒一下你注意标点的运用,因为标点运用不当,我在红袖好几次因标点退文。本人虽小女子,但是不至于不敢昭示自己的ID说话,你查一下我的资料看看,你该明白,我在西陆有好多年了。我查了一下和你争论的IP您查询的IP,(根本和我不是同一省份),我不知道对方是谁。回你的贴,是因为觉得你此贴写得不错,因为标点而逊色,有些可惜。解释至此,信与不信,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是情感四十的老人了,我相信情感四十的大部分老人,都还记得我。你如果觉得怀疑,你可以向小雅无尘、6789234、阳光世界、上善若水、家华等人询问我的底。”我希望,至此,此事也可以解决了。 这就是时光吧,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钟会发生一些什么,永远无法预测明天有哪些无法预料的事情。 生活一如既往,平常而琐碎。 俩小姐妹昨晚就闹着要我今天做饺子(前几天做了一次,俩小家伙玩上瘾了)。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时已不早,吃了早餐后出去购俩小姐妹要的东西,都是杂七杂八琐碎无比的东西。买回来做饺子的材料后俩小姐妹很尽力的帮忙包饺子馅,玩得不亦乐乎,小家伙还开心的要求我留一些给她带回她家去,她要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尝尝,说是她自己动手做的饺子。 一夜断断续续的雨,断断续续的风,温度下降了些,空气中透着清凉的气息。 飞驰而去购物,只是因为,喜欢在风里飞驰的感觉,喜欢那份超越的感觉。耳畔是呼呼而去的风声,风扬起露在头盔外的长发,随风飘扬。 《浣溪沙.寓意》——苏轼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午后起来,安心的清理房间的尘土,总是这样,隔一段时间,总要清理家具和地板上的尘土。其实,人的心灵也一样,需要一个时间,慢慢清理时光中的积尘。如此,才会有一份清爽明亮的心情,面对俗世的滚滚烟尘。 清理完尘土,般一把舒适的椅子,在阳台上看四处的风景,安静的继续看《千年文化》。 看完了《书院风雨》卷的《青云谱随想》及《藏书忧》。 “青云谱原是个道院……不管他的身份如何变化,历史留下了他的一个最根本的身份:十七世纪晚期中国的杰出画家。 他叫朱耷,又叫八大山人、雪个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代。……但相比之下,朱耷的躲避显然是更绝望、更凄楚,因而也更值得后人品味了。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院落,能给中国艺术史提供那么多的触目的荒凉?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朽木、衰草、败荷、寒江,对应着画家道袍里裹藏的孤傲?我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青云谱,没想到青云谱竟相当热闹。” “这一切也不能怪谁。有这么多的人来套近乎,热热闹闹的来纪念一位几百年前的孤独艺术家,没有什么不好。庭院既然要修整也只能修得挺括一点,让拥挤的游客能够行走得比较顺畅。然后无可奈何的是,这个院落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的原始神韵完全失落了,朱耷的精神小天地已杳不可见。这对我这样的寻访者来说,毕竟是一种悲哀。” “全国各地历史博物馆和古代艺术家纪念馆中熙熙攘攘的游客,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汇成涌向某个现代艺术家的欢呼激潮。现代艺术家在哪里?请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吧,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 ——摘自余秋雨《千年文化》之《书院风雨》卷的《青云谱随想》。 “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 “我怕人借书,出于以下三方面的担忧。其一,怕急用的时候遍找无着。……其二,怕归还时书籍被弄‘熟’弄脏。……其三,怕借去后彼此忘掉。”(对此,深有同感。) “新的一代起来了,他们必须从头来起,先是一本本地购读,一点点地汇聚,然后再一步步地自我构建。单单继承一个书房,就像贴近一个异己的生命,怎么也溶不成一体。历史上有多少人最终构建起自己的书房呢?社会上多的是随手翻翻的借书者。而少数好不容易走向相对完整的灵魂,随着须发皓然的躯体,快速地在书房中殒灭。历史文化的大浪费,莫过于此了。 嗜书如命的中国文人啊,你们的光荣和悲哀,该怎样裁割呢?” ——摘自余秋雨《千年文化》之《书院风雨》卷的《藏书忧》。 而后,暮色渐渐侵袭,起身忙碌俗世琐碎。 流淌的旋律依在流淌,该忙碌的事情一件不落。 逃无所逃,避无所避。 Love U Mary 2008-8-23-23:20 而午夜,就这样近了…… ※※※※※※ 如果有一天,我化作了一抔黄土,这黄土上长出的青草也是为你而绿,开出的黄花也是为你而香;如果有一天,我化作了一溪清泉,这清泉里翩跹游摆的鱼儿也是为你而舞,那叮咚的泉响也是为你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