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老师的风骨
浩浩几千年的大中华史,汤汤汪洋见风骨。 绵绵历史中的读书人,就是中华文明的传灯人。 弘扬中华文化,传我几千年的文明风骨,这是先祖先师不断的筋脉,永恒的追求。 千年古道,不绝于耳的辘辘轮声,陈蔡间千年的古槐下被困师徒的琅琅读书声,在硝烟弥漫的战国上空回旋,现实的杀戮与理想的"仁爱"撞击着,震撼着所有的心灵。那就是孔夫子不懈追求"仁爱"的风骨,"有教无类",张扬着几千年前的教育民主的风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开启了万世师表的职业道德风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彰显为人的铮铮风骨。六十余岁的老人,坐着马车,率领众徒,辗转于各诸侯国。若是想做官,以他的"千古圣人"的名望,何愁高官厚禄!孔子不愿,他只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宁可处处碰壁,最后回到鲁国著书,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依附于某个诸侯。这就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流芳千古的风骚,激昂后世的风骨。 亚圣孟子,颇多嶙峋风骨,国君梁惠王曾以好食美酒待他,却被他吃完,一顿数落,搞得好没面子,只得"顾左右而言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孟子的铮直影响了后代很多读书人,诤臣频现,塑造了读书人的铮铮铁骨,造就了许许多多风骨高标的大丈夫。 "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成就了他一代大儒的地位,但他的理学被视为"伪学",他被免职,学生被逮捕流放,可朱熹仍坚持以六十高龄重振岳麓书院--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民间教育学院,坚持教育直至病死!就在他遗体下葬时,散落在四方的学生不怕朝廷的禁令纷纷赶来。辛弃疾为其做挽:"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至于他的理学被统治者推广,是他身后的事了。朱熹是个具有独立人格和探索精神的老师,一生绝不依附权势,他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于谦从外地进京时,有人要他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凛然拒绝,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回到家里,他还写了一首题为《入京》的七绝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就是一个读书人随时随地所表现出来的不畏权臣,不媚俗世的风骨。 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郡里派了一个官员到这个县检查工作,县吏告诉陶渊明要整装拜见。陶渊明不觉长叹说"我怎能为了这五斗米的薪俸折腰,去恭恭敬敬地侍奉这些小人呢!"他当时挂印辞职而去。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清高的风骨。 嵇康在司马氏专政时,对统治者非常不合作,颇招司马氏忌恨,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其辩护,司马昭决心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曲《广陵散》相酬知音,而后从容赴死,高标风骨照耀历史。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是李白演绎出的风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杜甫表现出的风骨。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不屈的风骨。 "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激昂的风骨。 文革当年,俞平伯在农场劳动时到团河宫参观,乾隆皇帝罪己碑前,感慨地说了一句:"连封建皇帝都知道做个自我批评。" 当时"文革"败局已定,冤狱遍布全国,经济濒临崩溃,全国有正义感的人民早已义愤填膺,可都是敢怒不敢言。在那"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时期,俞先生敢于直言,吐露心声,表现了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是难能可贵的,沉痛的语言后面是历史的真实和傲然壁立的人格! 那个年代,有多少老师因为直言获罪,却不屈服,表现出了老师应有的风骨啊!看看那时我们的老师吧,历数千年不衰的浩然正气活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是生气勃勃的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坚强的脊梁,政治高压,饥饿折磨,精神威胁,都磨灭不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铮铮风骨,都打断不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白云苍狗,翻云覆雨,历史记录下不畏强权,取义成仁的风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永远脊梁。 大浪淘沙,当历史的长河滚滚流过时间的大地,一个又一个时代被翻卷的浪花洗涤着带着它们的印记沉入河底,成为众多的沙砾中的一粒。然而那些时时鼓舞着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向前向上的风骨却被历史的长河携着穿越茫茫的时空带到今天,或凝成永恒的精神,或沉积为永远的情结。 祖先留在我们血液中的正直与勇气已经被统治者阉割殆尽,流淌在血液中的坦荡与豪迈也被许许多多的社会癌细胞蚕食罄尽。今天最热门的东西是金钱,今天最热门的学问是"厚黑学",今天最缺少的就是风骨,能够在金钱面前站得笔直的脊梁。是啊,在雷锋已是傻子,董存瑞已被乱搞的今天,还有什么不会被腐蚀呢? 归来吧!狂言放歌,坦诚豪迈的性情; 归来吧!正直面对,生命化莲的淡泊; 归来吧!忧国忧民,包容天下的胸怀; 归来吧!德才兼备,万世师表的风骨! ※※※※※※ 生在死前死后?http://blog.sina.com.cn/jiangxuehong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