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个季节,不是这个年龄。 眼望稻菽掀起层层碧波,那碧波不知疲倦的起伏着,被风驱赶着伸向遥远的边际。在那边际的尽头,一抹青山在挑逗着白云,那白云同样被风打点着,害羞的钻到山后去了。地是绿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脚下湿漉漉的有些滑,黄泥已经粘在了鞋子裤脚上,刻意的在青草上蹭蹭,黄泥粘在草上,草的绿色爬到了鞋上,黄与绿人为地融合了。青草软软的,萱萱的,被脚踩踏过的地方,留下清晰的脚印,渐渐地聚起了一个水窝儿,离水越来越近了。 我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还想追寻着什么,在记忆里,这个地方不是这样的。是的,没有现在这样平坦,没有现在这么广阔,到处是积蓄的水洼,到处是长着苇子蒲草的池塘。水洼里蛙在鸣,池塘里鱼在游,一团团的蛙卵漂浮在水面上,先前的,已经变成了蝌蚪,后到的,在黏糊糊的卵团里蠢动。一种在水面上自由来去的昆虫,长着长长的多脚的腿,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动作快极了。 黑翅膀蓝肚皮的小蜻蜓,纤细可爱,它们成堆成群的飞来飞去,落在草尖上,落在凸出的石块上,落在田埂上,停停歇歇,飞飞舞舞,一点都不怕人。走路的声音惊醒了蜷在草丛中的青蛙,"咚"的一声钻到水里,把人吓一跳。那舒展的姿态,优美的泳姿,潇潇洒洒,继而扒住一棵水草,使劲的眨着大眼睛观看着"不速之客"。看来它是在守护着它的孩子们,黑乎乎的蝌蚪群已经弥漫在青蛙的周围。 那时的稻田是不规则的小块,自然流经的小水沟注入水塘,水塘与稻田连起来,稻田用水的多与少,全凭堵在田埂上的几锹泥。方整的稻田,圆圆的苇塘,长长的水沟,就这样和谐的布派在泽地上。 淘气是孩子们的天性。记得那时的我们,可能是习以为常,没有理会也不懂得去欣赏这田园美色,只要去,就是为了抓鱼。那年的天有些旱,水塘与稻田脱节了。一天,我们欣喜的发现了一个近乎干涸的池塘,看得清清的,里面的鱼背都快露出来了。不用动员,一哄而上,水没膝盖,满身泥浆,鱼在水里蹦,我们在乱抓。忙中生乱,事倍功半,鱼儿在浑浊的水里张着嘴游,我们在稀软的泥浆里张着嘴抓,抓在手里滑掉了,明明看见抓不着。呼呼带喘的我们,灵感来了,忽然想起竭泽而鱼的典故。于是,卖力的用手把池塘的豁口扒低,顾不得满脸满手的泥,坐在塘埂上,心满意足的看着塘里的水慢慢流出,看着鱼儿慢慢翻起了白肚皮。一阵欢呼,一筐收获,一片泥泞,一伙鬼花脸儿。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真的有些发呆,耳边似乎传来嬉闹声,寻觅不到水塘的踪迹,心中不禁有些失落。沿着潮湿的田埂走去,细看,稻穗已经顶在秧头,快灌浆了。看得见燕子在稻浪上方掠来掠去,黑黑的外衣,白白的肚皮,剪子型的尾巴,呢喃的叫着,一闪就不见了。倒是在不远的电线上,密密麻麻分层次的落着众多的燕子,天空蔚蓝像张纸,这情景就像画在纸上的天然五线谱,真是,像极了。 这是记忆里的地方,地方变了,来这里只能去追寻记忆。这里有记忆里的灵感,灵感涌动,来这里寻找失去的记忆。这里是记忆初起的地方,来到这里,来这里还原记忆的初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