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是要继续 --读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有感 十多年前知道迟子建的,具体读了她写的什么书现在不记得了,只记得她这个中性的名字。她写的书是小城小事,不过认真读的人会发现写得并不枯燥而且还会有所感悟。 迟子建64年生,对于一个已经享有知名度的作家来说还算很年轻。她34岁才结婚,4年后丈夫因为车祸去世。才有了这篇《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篇自传式的文章让她第三次得了鲁奖。 文章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看下去才知道这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生死感悟。对于曾经拥有的美好与幸福转瞬间就灰飞烟灭了,可想而知内心的伤痛会是怎样? 文章里面写她自己和她的丈夫的篇幅很小,她写自己出游,途中遇到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让她看到了更多的人更大的不幸。 首先她写到了蒋百嫂--一个丈夫在煤窑里失踪的女人,她去找蒋百嫂的路上看到的夜色是这样的--天色越来越暗淡,这座小城就像被泼了一杯隔夜茶,透出一种陈旧感。酒馆一律是一只,要么低低地挂在门楣上,要么高高地挂在木杆上。。(这么一个荒芜的小城和一个失踪了丈夫的寡妇)----当我提着梨寻找暖肠酒馆的时候,遇见了一条无精打彩的狗。它瘦得皮包 。像是一条流浪狗。我摸出一只梨撇给它,它吃力地用前爪去捉住,嗅了嗅,将梨叼在嘴中,到路边去了,它趴下来吃梨,而不是站着,看上去气息恹恹的。(狗是已经失踪的蒋百的狗,狗失去了主人才会这样)蒋百嫂没有了蒋百,一年多里跟了这个以跟那个,天天跟来她家酒馆的男人喝酒,有时酒喝多了她说:我要是陪你睡一夜。。。有人还是同情她的说她--没了男人就是不行。作者看到蒋百嫂把目光放到了窗外。暮色浓重,有灯火萦绕的屋里与屋外巳是两个世界了。蒋百嫂忽然很凄凉地自语着,天又黑了,这个世界的夜晚啊!(失去爱情的失去男人的女人的夜晚啊--漫无边际的漆黑) 太阳已经出来了,但是它看上去面目混沌, 在 乌 涂涂的云彩中,好像一只刚刚剥好的金黄的橙子落入了灰堆中。 由于这集市有个长条形的顶棚,集市边缘的摊床点染着阳光,而中心地带则相对暗淡些,阳光末爬到那里就断了气。 她看人时的目光是迷茫的,懒散的,步态微微踉跄,似乎还没有醒酒的样子。她穿行在集市中就像一股凛冽的风掠过湖面,泛起 波点点,很多人都抬头眼望着她,就像看戏中人似的。 写到失传的民歌,她写陈绍纯唱歌的时候--他一歪脖子,歌声就如忽悠而至的漫天大雪一样飘扬而起。我头一回听没人唱没有歌词的歌,它有的只是旋律。那歌声听起来是那么的悲,那么的寒冷,又那么的纯净,太不像从大地升起的歌声了。(有些音乐就是这样让人振撼而不知所措,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但它却可以译全你的内心心境) 太阳在厚薄不一的云中徘徊,遇到云薄的地方,它就浅浅微笑着,而到了云厚之处,它就像一个蒙面的修女,一脸的肃穆。大地也因此而忽明忽暗着。(尽管有了太阳,不过它还是混沌的-真是境由心造) 我在异乡的街头流泪了。只要想起魔术师,心就开始作痛了。一个伤痛着的人置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幸福的,因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风景面前故作坚强,你完全可以放纵地流泪。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余华写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那是多年前读的了,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是振撼,无奈还有疼痛。有很多的感受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虽然只是一瞬间的感受。 迟子健没有写个人的太多的感受,或许是怕自己痛得写不下去了罢?她写的蒋百嫂的各种丑态,其实女人们是可以更好的理解的,她的的丑态把她内心的疼痛展显得淋漓尽致。 我们每天走在大街上,看到的一张张脸孔,或是漠然的或是欢笑的,不过都有各自的痛罢?不过不为人所知而巳! 这样很好,生活还是要继续的,黑夜再长,天终会亮。活着的人,不如好好的笑着活着。 [本帖已被没有水的双子于2007年12月9日10时53分54秒修改过] |